八月的黄梅,暑热未消,却挡不住戏韵流淌。
2025年8月18日至24日,以“黄梅‘戏’引力”为主题的黄梅戏艺术周在黄梅县一河两岸的盘龙桥畔盛大举行。在那婉转的唱腔、如雷的掌声与涌动的人潮背后,有一抹亮眼的“志愿红”在默默流淌。
(图为:“黄梅‘戏’引力”活动现场)
黄梅县烟草专卖局的志愿者们,平时与“金叶”为伴,在此刻却化身艺术周的“守护者”与“贴心人”,用热情与汗水,在那熟悉的乡音雅韵间,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门外汉”速成“百事通”
“您好,观演区请往这边走,请注意脚下。”
“卫生间在前方路口右转,直行大约五十米。”
“今天的演出节目单请您过目,重头戏是经典《天仙配》选段。”
在熙熙攘攘的文化周主会场入口,身着红色马甲的烟草志愿者小张,脸上挂着略显紧张但无比真诚的笑容,正熟练地解答着游客的询问。谁能想到,就在十几个小时前,她还对本次活动的内容一头雾水。
(图为:黄梅烟草志愿者熟悉活动场地)
从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政策通”,变身文化活动的“活地图”和“百事通”,黄梅烟草的志愿者们完成了意想不到的角色转换。咨询台前、引导岗位上、物资分发点,那一片跃动的“志愿红”,成了戏韵悠扬之外,另一道温暖而可靠的风景。
“老烟草”的“细”心与“戏”心
志愿服务,贵在“志愿”,难在“服务”。
黄梅烟草的志愿者们,将平日里服务卷烟零售户的精细和耐心,完美“嫁接”到了文化志愿服务中。
平日里在工位一坐就是一天的小张,一边熟练地倒着水,一边招呼着过往的游客:“天热,喝口水解解渴,演出还要一会儿才开始呢。”
(图为:黄梅烟草志愿者服务合照)
其他志愿者也端着流动茶水盘,穿梭在人群中,看到有老人驻足擦汗,立即上前递上一杯清凉的水。“咱们平时走访零售户时,就知道要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这会儿给游客送水,也得讲究个‘看人下菜’不是?”服管部的老陈笑着说。
这些细微之处的贴心服务,正如黄梅戏的唱腔一般,婉转细腻,沁人心脾。
尾声情更浓,戏散人不散
随着最后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经典旋律在夜空下回荡,为期一周的黄梅戏文化周缓缓落下帷幕。观众们带着满足与回味渐渐散去,而黄梅烟草的志愿者们的工作并未结束。
他们协助工作人员整理现场,回收物资,搬运器材。红色的马甲在灯光渐熄的会场里依然醒目。
“一开始接到任务,觉得是‘临时抓差’,有点突然。”带队的小柯一边帮着收拾指引牌,一边对说道,“但这一天下来,看着活动圆满收官,听着游客们的一句‘谢谢’,感受着现场火热的文化氛围,大家都觉得,这‘最后一棒’,跑得值!我们不仅是烟草人,更是黄梅人。为家乡的文化盛事出份力,义不容辞。”
夜空下,戏台已空,余音犹在耳。
那缕缕弥漫在黄梅空气中的金叶香,似乎也与这千年戏韵完成了一次奇妙的交融。黄梅烟草的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责任、汗水与微笑,在文化周的最后一页,留下了虽非主角却同样深情的一笔。
无论来自哪个行业,身在何种岗位,当乡音响起,当故乡召唤,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文化的守护者与传递者,都能唱响一曲属于自己的、无私奉献的“志愿黄梅”。(费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