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充分发挥中医药基层惠民实效,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近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杏林同行”志愿服务队赴烟台栖霞市,开展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立足专业所长,聚焦群众需求,通过基层义诊、文化传播、产业调研等多元举措,将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基层一线,让中医药国粹在乡村沃土中扎根生长、焕发活力。
一、基层义诊送健康,国粹文化入民心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康需求,服务队先后到迎宾社区、龙腾社区、栗林村、杜家庄等地义诊,把“移动中医馆”搬到群众家门口。
义诊现场,队员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中医诊断区,通过“望闻问切”辨识居民体质,量身定制个性化调理方案;中医药科普区,队员们化身“科普员”,手把手教群众辨识薄荷、金银花、紫苏等常见中药材,从叶片形态、气味特征到药用功效逐一讲解,让“身边草木皆良药”的理念深入人心;养生功法区,队员带领居民习练八段锦,帮助大家掌握简单实用的强身健体方法。
此外,服务队还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群体开设专题养生讲座,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解日常保健和慢性病调理要点,让专业的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以前总觉得中医深奥,现在听你们一讲、一示范,我也能听懂门道了!”一位大叔笑着说,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服务队的认可,也道出了中医药文化在基层普及的成效。
图为服务队队员为村民推拿按摩。
图为服务队队员进行耳穴压豆。
二、 童心夜市播火种,药香趣融百姓家
在栖霞幼儿园,队员们从小朋友熟悉的厨房场景切入,将艾草、八角、桂皮等常见中药材变为“自然教具”,“这是能赶蚊子的‘艾草小卫士’,那是让红烧肉变香的‘八角魔法师’!”生动的比喻让抽象药效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个个听得入迷。最热闹的当属中药香囊制作环节,小朋友们在穿绳、装料中触摸药材质感、闻辨天然药香、体验中医药文化。这场动手实践,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手工能力,更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悄悄播撒进童心。
夜幕降临,栖霞文化广场的“中医药夜市”同样热闹。服务队设置健康咨询、互动体验、药材科普、中医特色疗法四大专区,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健康指导。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围着中药铁研船兴奋碾药,市民亲手制作个性化中药香囊,八段锦演示引得众人跟练;中药材科普区,队员细致讲解药材功效,让“艾草温经、薄荷解暑、黄芪补气”等常识深入人心。
从幼儿园的童心启蒙到文化广场的市井烟火,服务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走出典籍、融入日常,在一次次互动中完成了生动的文化传承。
图为小朋友开心展示自己做好的香囊。
图为服务队在栖霞市民广场义诊并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
三、 走访调研探振兴,青春担当植心田
服务队还赴国路夼村、乔家村、杜家庄等地,在实地探访中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深刻领会青年担当的时代内涵。
国路夼村华毓中药产业园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创新模式令人瞩目:昔日荒芜山坡,现已变身1400余亩药材基地,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稳稳带动村民增收,中医药产业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金钥匙”。乔家村博士达集团的苹果深加工车间,全产业链模式彰显农业创新的蓬勃活力,队员们围绕“苹果+中医药”的融合路径热烈讨论,思索如何让栖霞苹果与中医药碰撞出新火花。全国文明村杜家庄的走访,则为活动增添了人文深意。村支书杜书彬热情讲述村史,“村情稳定、民风淳朴、一心向党”的12字村风深深感染着每一名队员。服务队还专程拜访村里的烙画葫芦非遗手艺人、退休教师杜永波,他恳切叮嘱:“学医和学艺一样,得把基础打牢,勤奋苦练才能成器。你们好好学,将来用医术为人民造福。”朴实话语中蕴含的坚守与传承之道,让大家对专业精进与文化延续有了深刻领悟。
图为杜家庄村支书杜书彬为服务队介绍村史。
活动期间,服务队累计发放《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居民膳食指南》《慢性病防治》等科普资料750余份,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覆盖栖霞市4个乡镇(街道)7个村(社区)。活动不仅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利,更让中医药文化在基层实现了有效传播,赢得了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广泛好评。
“此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走进基层、了解民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在服务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服务队队长韩涵表示。未来,服务队将继续以专业为支撑、以奉献为导向,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多中医药惠泽基层的青春篇章。
图文(慕青 李雁晶 李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