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锤镰刀碰撞的星火,到流水线上的匠心坚守,再到科创前沿的智慧迸发,一代代劳动者用汗水、智慧乃至生命,筑牢国家发展根基。这份力量,既源于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更藏在对每个平凡岗位上“人”的珍视与守护里。
百年工运的温暖底色,在新时代普通劳动者身上从未褪色。辽宁铁岭开原司机高师傅的故事,正是这份底色最生动的注脚。38 岁的他驾驶辽 GM8297 行驶在公路上时,敏锐发现后方小轿车试图超车,而前方盲区内,正有大批车辆疾驰而来。深知小轿车里承载的不止一人,高师傅没有犹豫,先打转向灯警示,怕对方不解,又稍向左打方向盘 “阻挡”,让小轿车放弃超车、保持车距。行车记录仪清晰记录下后续 :短短几秒后,对面接连驶来9辆车,其中 4 辆是重型卡车、水泥搅拌车等大型车辆,若无这次 “亮灯阻挡”,小轿车超车后果不堪设想。待对面车流暂歇,高师傅又近乎紧贴路基,在本不宽敞的单车道里,为小轿车开辟出安全超车的空间,车身与农田边缘的咫尺之距,丈量出一位职业司机的极致善意。这“先护周全、再予方便”的微小义举,不仅是“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的典范,更无声传递着车轮上的人间温暖。
革命年代,工友间有生死相托的信任;建设时期,“安全第一”的口号深入人心;改革发展中,劳动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守护生命安全”,始终是工人阶级崇高事业最基础、最核心的诉求。而作为庆阳烟草的一名普通安全员,这个故事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肩上的千钧重担:我的工作虽没有高速路上的瞬息生死考验,却同样系着全体同事的生命财产安全,系着几十个家庭的完整与安宁。
高师傅的“亮灯阻挡”,教会我要把隐患当“盲区”来识别。这份“亮灯”,是我工作中时刻绷紧的安全神经:既要覆盖每一个角落 ——检查办公区电路是否老化、消防通道是否畅通、仓库烟感报警器是否灵敏、送货车辆车况是否良好、食堂燃气阀门是否关严,这些日常琐碎的检查,都是在排查工作环境里的“视野盲区”;又要预见潜在风险 —— 雨季前检查防雷设施与排水系统,冬季提醒车辆配备防滑链,新设备投用前同步做好操作规程培训,就像高师傅预判对面来车那样,用前瞻性守住安全底线。
高师傅的“无声守护”,提醒我要把责任当“本能”来践行。他的“阻挡”是下意识的职业反应,而“安全第一” 也该是我刻入骨髓的本能:严在日常,严格督促安全制度执行,不因流程繁琐而松懈;认真组织每一次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确保人人都掌握逃生技能;反复提醒同事规范操作、注意用电用火,不怕“唠叨”——这份“严”,是对同事最深的负责;细在点滴,一张未清理的废纸屑、一个乱放的插线板、一次未戴的安全帽,这些微小疏忽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我的职责就是用“婆婆嘴” 和 “飞毛腿”,管好这些“细枝末节”,扎紧安全的篱笆。
高师傅的“极限让行”,更让我明白要把服务当“坦途” 来铺就。他在确保安全后竭尽所能让行,展现的是格局与温度;而安全工作从不是简单说 “不”,更是为大家创造安全、顺畅的工作环境:既要保障“安全通道”畅通 —— 让消防设施标识清晰、取用便捷,优化卷烟周转库箱体码放以预留安全空间,完善应急预案使处置流程清晰明了;又要营造有温度的安全文化 —— 宣传安全知识、分享经验,让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成为自觉,正如高师傅的善意传递温暖,让安全意识在每个人心中生根。
高师傅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是最大的“以人为本”,守护同事安全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根本,也是我工作的出发点;责任在肩,贵在 “下意识”,必须将安全警觉转化为本能反应,容不得半点侥幸;“防” 与“疏”要智慧结合 —— 既要果断排隐患、止违章,也要主动创条件、优流程;平凡岗位亦有千钧担,肩负的每个安全环节,每一次巡检、每一次督促、每一次宣教,都可能守护一个家庭的完整。
扎根基层,以“时时放心不下” 的态度瞪大眼睛、做实工作,用脚步丈量安全角落,用行动筑起防护墙 —— 因为我知道,方向盘后是人生,烟感器下是家园,守护同事们的平安,做一盏尽责的 “警示灯”、一块牢固的“安全砖”,就是我为烟草高质量发展贡献的最坚实、最温暖的力量。(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