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铁路暑运自7月1日启动,截至8月23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8.23亿人次,同比增长6.4%,日均发送旅客1523万人次。暑运期间,铁路部门在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基础上编制实行暑期临客运行图,既用好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高标运行及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等新线新站能力,又依据铁路12306售票大数据调整售票策略、增加热门方向运力;各地铁路部门同步强化出行服务与安全管理,国铁郑州局加开临客、国铁成都局排查供电设施、国铁南昌局加密景区公交,全力保障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
暑运不仅是对交通运输能力的“年度大考”,更是观察民生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暑期不再是简单的“学生放假、家人团聚”,而是融合了亲子游、研学游、返乡探亲等多元需求的“出行旺季”,8.23亿人次的发送量,正是百姓对“走出去看看”“常回家看看”的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始终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宗旨,今年更是依托高铁网络的持续完善、服务理念的不断升级,将“庞大客流”转化为“顺畅体验”,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也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运力调配显智慧,让“走得了”成为民生基本保障。面对日均超1500万人次的出行压力,铁路部门的运力调配不是“简单加量”,而是“精准匹配”的智慧体现。从活用新线新站能力来看,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的高标运行,不仅提升了列车行驶速度,更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让“朝发夕至”从愿景变为日常;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的启用,更是直接填补了部分区域的交通空白,为沿线百姓暑期出行提供了全新选择。再看售票策略调整,依托铁路12306的大数据分析,铁路部门能精准捕捉到“哪些线路热门”“哪个时段客流集中”,进而动态增加运力,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调配模式,从根本上减少了“一票难求”的焦虑,让每个有出行计划的百姓都能“走得了”,这不仅是运输能力的体现,更是铁路部门尊重民生需求、践行服务宗旨的直接证明。
跨域协作筑防线,让“走得安”成为民生安心底线。安全是出行的前提,也是百姓最朴素的期待,而铁路安全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方携手”的协作成果。国铁郑州局依托“米”字形高铁成网优势,通过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实现重点线路公交化开行,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运力,更通过密集的班次密度降低了列车延误风险,让旅客出行更有安全感;国铁成都局与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的协作则更具“源头思维”,铁路运行离不开稳定电力,对贵南高铁、贵广高铁沿线供电设施的全面排查,看似是“小事”,实则是从根本上杜绝了因供电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这种跨单位、跨领域的协作,构建起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防护网,让“走得安”成为暑运出行的标配,也让百姓感受到铁路部门对生命安全的极致重视。
细节服务传温情,让“走得好”成为民生幸福加分项。如果说运力是“骨架”、安全是“根基”,那么细节服务就是让出行充满温度的“血肉”。国铁南昌局宜春站联动地方文旅集团,加密车站到明月山景区的公交班次,看似只是“多开几班车”,却精准解决了游客“下火车难去景区”的痛点——以往游客可能要花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等车,如今班次加密后,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旅途的疲惫也随之减少。这种服务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小事”,却恰恰击中了百姓出行中的“关键小事”。从“走得了”到“走得安”,再到“走得好”,铁路部门用细节服务不断提升出行体验,让暑运不再是“赶路人的奔波”,而是“旅途中的享受”,这份温情不仅温暖了百姓的出行路,更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变得可感可知。
8.23亿人次的暑运成绩单,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铁路部门践行民生责任的鲜活注脚。从运力调配的智慧、跨域协作的担当,到细节服务的温情,铁路部门始终以百姓需求为核心,把“民生小事”当作“心头大事”,用实际行动让每一趟暑运列车都成为“幸福列车”。这份成绩不仅证明了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硬实力,更彰显了铁路部门服务民生的软实力,而这种“软硬兼备”的发展模式,必将继续为百姓的美好出行保驾护航,也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林峻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