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号召,弘扬退役军人奉献精神,宁波大学“浙里红迹・老兵青语”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第一中心,通过实地探访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退役军人戴长宏、张启武、沈瑞才背后的感人故事。
戴长宏作为实践团队的首位访谈对象,他澎湃的军旅故事令人动容。作为原海军某部舵信技师、海军一级军士长,他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在宁波梅山湾码头,戴长宏带领团队登上“长城189号”退役潜艇,狭窄的通道、密集的管线、紧凑的铺位让团队成员深受震撼。“这就是我握了近30年的‘方向盘’,潜艇在深海里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必须依靠它来精准把控”,他指向舵盘回忆,“在深海里,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只有耐得住心性、忍得了训练,才能临危不乱。”这份在深海实战中练就的稳得住心神的定力,正是他作为潜艇兵的“定海神针”。退役后,戴长宏没有停下脚步,他通过“红烛思政”教育品牌转型为思政讲师,以新的身份站在讲台这一新的“战场”上,激情澎湃地讲述着往昔军队的故事,主动肩负起传递红色精神的责任,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实践团队在探访潜艇兵戴长宏的澎湃军旅故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杂技老兵张启武。张启武原为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一级演员,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3次。推开军休中心活动室的门,他挺拔的脊背和抖擞的精神便给团队成员留下深刻印象。访谈中,团队成员聆听了他从体操少年到文艺战士再到退休老兵的历程,观看了他1987年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杂技比赛视频。视频中,他带伤完成“毽子后手翻腾空转体360°过三层圈”,让成员们真切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是青年一代可学习的优秀榜样。
为张启武的“台上十年功”深深动容后,实践团队又将探寻的目光投向军医沈瑞才,从艺术舞台的坚守到社区义诊的付出,退役军人的担当以不同姿态温暖绽放。沈瑞才曾任海军某部卫生队队长、主治医师,1998年退休后义务在部队卫生所值守两年,融入地方后坚持为居民义诊逾十年。在社区老年活动室,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他专注地为居民量血压,耐心询问身体状况并给出健康建议,也听到居民们对他“比亲人还暖心”的评价。访谈中,团队得知他的公益初心早在军队服役时便已扎根,他曾每日骑自行车为崇明岛居民看病送药,还在奉化火灾时冲入火场参与扑救,“退休不过换个地方做事”的淡然话语更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他将公益视为本能的纯粹。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永不褪色”的精神就藏在他忙碌的身影和居民“有困难找沈师傅”的信任里,而他“只要还有一口气,公益路就继续走下去”的铿锵誓言,让团队成员对老兵的担当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图1 沈瑞才与团队成员孙雨萱拍摄访谈场景 陈心茹供图
团队成员被这一个个退役军人的故事深深吸引,那种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意志感染了每一个人。红色传承从不是抽象的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接过这份坚守的接力棒,解码老兵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在各自的赛道上沉下心、扎下根,让青春在传承中绽放,让初心在奋斗中闪光。
据悉,宁波大学“浙里红迹・老兵青语”社会实践团队结合探访实践与座谈访谈,将这一个个动人故事拍摄制作成了微纪录片。后续该团队将探访访谈更多退役军人,让这些承载着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的故事突破时空限制,推动退役军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励更多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作者:孙雨萱 周祺雨 陈心茹 谷艺馨)
图 2 实践团队与张启武合照留念 孙雨萱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