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制丝车间中控室的现场,王光明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生产数据,及时了解需求,保障烟丝供给。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工作中的王光明依旧保持着军营里的优良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质。正如其名,他就像一束光,不仅能照亮自己,更能辉映组织,温暖他人。
图为王光明在生产现场记录数据。李曼 摄
信念如磐,以光指引方向
当工厂搬迁新厂区面临设备调试、系统优化等系列难题时,王光明第一时间主动参与新工厂制丝车间中控系统的筹建调试工作。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他每天总是最先投入工作,对他来说,系统调试工作并非是块烫手山芋,而是助他成长的重要“勋章”,他坚信一定能够克服调试工作中的困难。
凭着这股劲,王光明结合工厂实际需要及自身工作经验,累计提出32项整改建议,并且起草了《中控SOP操作规程》和《中控质量风险防控手册》两项文件,不仅将筹建调试这一“拦路虎”转化为新工厂智能化的“铺路石”,还为其他同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事们纷纷认为他是中控室的“老大哥”,是中控室信赖的“压舱石”。正是军人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力,让王光明与同事们一道能够啃下这块“硬骨头”,为新工厂制丝车间中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王光明在中控室调试参数。曾家琪 摄
智勇担当,以光破浪领航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力”,这句话如同烙印般刻在王光明的心里,成为他日复一日工作中不变的准则。他始终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生产环节中可能影响质量的各类细节,条理清晰的记录让潜在问题无所遁形,也为快速攻克工作难点提供了精准指引。
为提升班组自主质量分析能力,王光明牵头在车间成立第一个以班组中控为主体的质量分析小组,带领团队全力配合设备办对相关设备问题进行改进,彻底解决了叶段出料堵料、除尘设备启动异常、生产工单路径丢失等问题,并编写成5项操作经验案例。“有了这些操作经验案例,我们的操作就变得有章可循了”,叶段操作工许延鹏高兴地说道。正是这种对质量的不懈追求和主动担当的精神,让王光明成为了解决问题的“突击手”,保障品牌质量稳定的同时助推车间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图为王光明(中)指导徒弟分析生产数据。 曾家琪摄
奉献如烛,以光温暖人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授学徒,王光明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新工厂搬迁期间,为了能够帮助同事快速熟悉中控工作,他主动组织理论和实操培训,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让同事们能够快速抓住问题的“牛鼻子”。通过8场中控理论培训和每天从不间断的现场指导,制叶制丝23名中控操作工在他的细心教导和带领下快速掌握新系统的操作流程,大大提升了培训实效。
面对车间和班组的质量工作要求,他主动编制中控工序关于异常断流、关键工艺指标监控分析的单点课教程,带头强化核心岗位的质量分析能力,增强质量意识。正是军人这种强烈的作风,让王光明成为大家眼中的“活雷锋”,把战场的“冲锋号”吹成助人的“服务哨”。
从军营到工厂,从战场到职场,昔日保家卫国,今朝建设工厂。王光明带着军人的信念、担当、奉献精神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生产一线,用脊梁扛起责任,用实干诠释价值,用奉献书写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品牌建设和工厂发展添砖加瓦。(胡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