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3.6GHz近场谐波探测设备突破技术瓶颈,筑牢信息安全防护新防线

2025-08-19 16:25:0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近日,由南华大学研发的“高频探芯之眼——3.6GHz 近场谐波探测设备”凭借多项核心技术创新,在非线性节点探测领域实现关键突破。该设备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近场探测装备的技术空白,更打破了国外

近日,由南华大学研发的“高频探芯之眼——3.6GHz 近场谐波探测设备”凭借多项核心技术创新,在非线性节点探测领域实现关键突破。该设备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近场探测装备的技术空白,更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格局,为我国政府机关、军工场所等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解决方案。

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坚实屏障”,该设备针对当前隐藏电子设备探测难题,创新性地采用 3.55-3.65GHz高频载频设计,通过集成直接数字合成(DDS)与锁相环(PLL)混频技术、直接变频式发射机技术及数字预失真(DPD)技术,实现了频率的超高稳定输出。其中,DDS与PLL混合架构通过精细调节参考源,兼顾高分辨率与宽频带低相位噪声特性;直接变频式发射机简化信号链路、减少损耗;DPD技术则有效抵消功放非线性失真,共同保障了探测波长的缩短与空间分辨率的提升,可精准定位7nm及以下制程的微型芯片,解决了传统低频探测设备对超小型电子器件“漏检”“误判”的行业痛点。

在微弱信号提取与抗干扰能力上,设备更是展现出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融合三相编码、卡尔曼滤波与相位圆原理,设备成功将-60dB的微弱目标信号信噪比提升至15dB以上;结合尺度变换随机共振算法,进一步借助噪声能量突破探测阈值,接收灵敏度可达-137dBm,在强干扰环境下仍能实现99.5%的微弱信号提取能力。同时,研发的自适应频谱感知技术,通过多级分辨率细化算法与多速率采样,可在开机3秒内完成3.56-3.64GHz频段电磁环境扫描,自动识别并避让干扰信号,动态调整发射频率与功率,彻底解决了传统设备响应滞后、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

从安全性与实用性来看,该设备严格符合电磁类设备辐射要求,对人体无危害,可在各类场所放心使用;产品配备OLED可视化图形界面,直观显示功率发射级别与二、三次谐波图形,大幅降低操作人员技术门槛。目前,设备已通过公安部研究所权威检测,各项性能均符合GA1236-2015《非线性结点探测器》及相关企业标准,在政府保密会议安保、军工场所电子设备排查、重要基础设施安防等场景的试用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探测精度与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报告编号:202521C0728640)明确指出,该项目采用的3.6GHz高频载频技术、多算法融合抗干扰方案及自适应频谱感知技术,在国内公开文献与专利中未见相同报道,技术创新性与新颖性显著。业内专家评价,该设备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近场谐波探测领域从“跟跑”向“领跑”转变,不仅为信息安全防护提供了国产高端装备支撑,更对推动我国安防产业技术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设备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累计意向采购金额超500万元,后续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化落地,拓展军民融合、公共安全等更多应用场景,为筑牢国家信息安全防线、维护社会稳定与个人权益持续贡献力量。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