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金叶”路,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5-08-19 13:58:3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南漳县群山环抱的阳太坪村,烟叶产业是村民口中的“母亲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自1996年试种234亩烟叶起步,历经近三十年深耕,如今种植规模已扩展至2000亩,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实现了从&ld

在南漳县群山环抱的阳太坪村,烟叶产业是村民口中的“母亲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自1996年试种234亩烟叶起步,历经近三十年深耕,如今种植规模已扩展至2000亩,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实现了从“零星种植”到“规模支柱”的华丽蜕变。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村“两委”“头雁”队伍的引领,他们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务实担当的行动,带领村民把“金叶子”种成了“致富叶”,让昔日小山村走上了产业兴、百姓富的康庄路。

头雁破局:三“银行”解难题,村办合作社聚合力

产业壮大路上,阳太坪村也曾面临劳动力短缺、资金紧张、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冲突等难题。关键时刻,村“两委”这支“头雁”主动靠前,依托村集体两个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瓶颈,为产业稳住根基。为破解土地分散、耕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村“两委”牵头推出“土地银行”模式。通过集中流转全村2900亩农田,科学规划烟区布局,推动土地连片种植、轮作换茬,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又保障了烟叶种植的稳定发展。

面对烟农资金压力,“头雁”们积极联系银行,搭建“资金银行”平台,为烟农提供金融帮扶、物资代垫等服务,累计帮助50余户烟农解决生产资金难题,让村民种烟无后顾之忧。而针对劳动力短缺痛点,“用工银行”应运而生——合作社建立劳动力台账,整合周边村镇富余劳动力,根据烟叶移栽、采烤等关键节点统一调配,年均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既解决了烟农“用工慌”,又让闲置劳动力实现就近增收。

村干部为新入合作社烟农解答政策疑惑

此外,村“两委”还立下“硬规矩”:村干部必须带头从事烟叶产业,以“头雁”示范带动“群雁”齐飞。村党支部书记率先种植烟叶68亩,5名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合计种植258亩,他们的烟田成为技术推广、管理示范的“样板田”,村民跟着学、照着干,产业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头雁引航:唤青年归乡,为产业注活力

产业要长远,人才是关键。看到村里烟农逐渐老龄化,技术更新、模式创新动力不足,“头雁”们又将目光投向了“青年力量”,决心为烟叶产业培育“后备梯队”。2022年起,村“两委”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发出返乡邀请:不仅提供免费技术培训、优先申请“资金银行”贷款等政策支持,还为返乡青年对接合作社资源,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烟叶种植、烘烤全流程技能。“头雁”们主动上门,用村里产业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年轻人的顾虑。

年轻烟农利用无人机开展绿色防控

如今,阳太坪村已有2名80后、3名90后烟农扎根家乡。这些年轻“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技术回归,有的利用互联网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有的尝试精细化管理提升烟叶品质,有的探索“烟叶+”多元发展模式,为传统烟叶产业注入了新鲜活力。青年烟农李兴阳坦言:“是村书记和干部们的诚意打动了我,现在种烟有奔头,在家门口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头雁荣光:产业结硕果,振兴再出发

“头雁”领航的成效,写在阳太坪村的土地上,更刻在村民的笑脸上。如今的阳太坪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赚”成为常态,村民人均年收入较十年前增长3倍多,村容村貌也随之改善——硬化路通到了田间地头,智能水肥灌溉设施覆盖了成片烟田,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2025年元月,阳太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均获评“南漳百杰人物——乡村致富带头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头雁”队伍引领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高度认可。面对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均表示:“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会继续当好‘领头雁’,让烟叶这个‘母亲产业’越来越强,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阳太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均获得县委、县政府表彰

未来,阳太坪村将继续以“头雁”为引领,在烟叶产业升级上持续发力: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推广绿色种植、智能烘烤技术,进一步提升烟叶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探索产业多元发展,大力发展林下天麻、特色养殖黑毛猪等业态,推动“单一产业”向“多元融合”转型。在“头雁”的带领下,阳太坪村的“金叶”之路必将越走越宽,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愈发精彩。(文/李天杰 赵玉纲  图/宋晓勇)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