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潍坊高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综合管理员杨晓静的“大管家”昵称,是同事们对她最质朴的肯定。从办公事务的精细打理到职工食堂的暖心保障,从企业内部的集约管理到社会责任的主动践行,她以“事事尽心”的执着,在平凡岗位上勾勒出基层工作者的责任画像。
以“匠心”守岗:让每份资源都物尽其用
“这个文件夹边角还挺平整,收进共享站,肯定有人用得上。”杨晓静整理办公区闲置物品时,指尖拂过略旧的文具,眼神里满是珍惜。在她推动下成立的“办公用品共享小站”,成了公司里的“节约标杆”——旧笔换芯、长尾夹归整、废纸张装订成草稿本,一件件看似该“淘汰”的物品,在这里重获新生。
办公用品管理,在她眼中从不是简单的“收发登记”。发现部分物品因使用不当或闲置造成浪费后,她沉下心扎进各部门调研,细心观察领用习惯,梳理症结所在。随后牵头优化管理流程,将“按需申领”升级为“共享周转+精准调配”模式:文件夹统一回收再利用,非涉密的废纸变身“草稿库”,闲置的计算器、订书机等集中登记,供临时需要的同事按需取用。
图为杨晓静正在盘点“共享小站”物品使用情况
“现在找杨姐‘借’东西成了习惯,既方便又省事儿。”同事们的话里藏着认可。共享理念悄悄融入日常,大家领用物品时多了份“精打细算”的自觉,一股“节约风”在办公区日渐浓厚,更让“集约高效”的理念成为企业运转的隐形动能。
以“暖心”服务:让食堂成为“第二个家”
清晨的职工餐厅,总能看到杨晓静的身影。她仔细检查刚到的食材,和厨师轻声交流:“最近高温,今天的蔬菜要多洗两遍;汤品少放些盐,注意饮食健康。”从食材采购到餐品搭配,从环境卫生到流程规范,每个细节都被她刻在心上。
为让食堂更规范、更安心,她琢磨着引入6D食堂管理理念。如今的操作间里,刀具、砧板按“生熟分开”定位摆放,锃亮如新;储藏间中,米面油按保质期有序码放,标签清晰;就连地面清洁的频次、餐具消毒的时长,都有了明确标准。在她的推动下,食堂获评市场监管局“A级食堂”,成了同事们口中“吃得放心、吃得舒心”的港湾。
图为杨晓静(左一)正在职工食堂进行例行检查
每当职工食堂用餐需求骤增,食堂人手明显紧张的时候,杨晓静都主动“补位”:验收食材,核对菜单,帮忙分餐,收拾完餐桌又核对次日菜单,常常忙到暮色漫进食堂。“大家忙碌一天,能吃上口热乎、合口的饭菜,我多跑几趟不算啥。”她擦着额头的汗,笑意里满是满足。如今,食堂意见簿上,“像家里的味道”“暖心又暖胃”的评价,成了最动人的注脚。
以“爱心”传暖:让责任从岗位延伸到社会
“杨阿姨,我收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啦!”看到结对帮扶的学生小宇发来的消息,杨晓静的眼角泛起湿润。从小学到初中,她默默承担着小宇的学费,换季时送去合身的衣物,假期里寄去课外书籍,用持续的温暖陪孩子走过成长的关键路。
图为杨晓静正在为帮扶学生书写激励寄语
工作之外,她的脚步总朝着需要温暖的地方延伸。水滴筹上,为素不相识的重病患者献出爱心;腾讯公益里,每月定额资助贫困儿童;社区志愿服务中,帮独居老人打扫房间、采购物资。去年冬天,发现社区张奶奶总吃冷饭后,每个周末,她都会从家里打包热乎饭菜送过去,顺带陪老人说说话。“小杨比亲闺女还贴心。”张奶奶逢人便夸。
从办公区的“匠心”管理,到食堂里的“暖心”服务,再到社区中的“爱心”传递,杨晓静用一颗“管家心”,把每个角色都诠释得扎实而动人。“不过是事事尽心、处处用心,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能帮的忙帮到。”她说。
这份“尽心”,让平凡岗位绽放出不凡的光彩,也让“大管家”的故事,在同事和街坊邻里的口碑里,越传越暖——这正是烟草行业基层工作者以实干践行担当的生动写照。(作者:周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