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理工大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科考调研团奔赴安庆市桐城市鲟鱼镇,开展一系列关于长江流域水质保护的实践活动,为守护长江清流添砖加瓦,勾勒出一幅政府与群众协同护水的生动图景。
团队成员与鲟鱼镇工作人员合影
近年来,引江济淮工程与长江“十年禁捕”政策双管齐下,共同发力,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了显著成效。调研团成员到达鲟鱼镇政府,对禁捕办工作人员王晖进行采访,“十年禁捕让江豚重现,许多国家级保护鱼类数量明显增加,真正实现了‘水清鱼跃’的美好景象。”同时,王晖表示,引江济淮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将长江水引入皖北地区,为皖北的河道、湖泊补充了优质水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
团队成员采访禁捕办工作人员
守护绿水青山,是对人民福祉的保障。在鲟鱼镇政府人员的引领下,团队成员走进鲟鱼镇综合文化馆,了解当地人文情怀并积极开展群众意向调查工作。支持禁捕的老爷爷、江边美食馆里点赞水质的爷爷、擦窗台时感慨水质好的奶奶,民众质朴话语,是对水质保护成果最直观的肯定,也彰显出全民护水共识。
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
护水行动不止于言。团队成员前往长江支流池塘、莲花湖、河蚌养殖湖等地采水、测水质、捡垃圾,用实际行动检测长江水环境,守护水生态。河蚌养殖模式中,自动投料机与漂浮塑料瓶,成为生态养殖助力水质保护的微观注脚。
居民养殖河蚌
从政策引领到民众参与,从检测实践到养殖探索,鲟鱼镇在长江流域水质保护路上稳步前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安徽理工大学长江流域保护科考调研团,未来将继续用青春智慧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在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刘雨婷、邹沅珊)
团队成员在长江岸边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