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霖:侨脉牵寰宇,知行映初心

2025-08-14 14:32:47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站在广州珠江新城的CBD大厦顶层,俯瞰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我时常想起十年前那个站在英国伦敦街头的身影。彼时的我刚结束海外求学生涯,怀揣着“科技报国”的理想,口袋里揣着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标记

站在广州珠江新城的CBD大厦顶层,俯瞰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我时常想起十年前那个站在英国伦敦街头的身影。彼时的我刚结束海外求学生涯,怀揣着“科技报国”的理想,口袋里揣着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标记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每一个坐标——湖南桂阳的烟田、茂名海鲜深加工厂、梅州的盐焗鸡食品厂……这些散落在中国大地的乡土,后来成为了我人生的锚点。

1. 归国不是选择,而是宿命。

2018年,当我带着海外创业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回到广州,很多人不解:“放着海外的优渥生活不要,何必去山沟沟里折腾?”但我始终记得父亲的话:“你的根在中国,农业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星辰大海。”于是,我在广州天河区创立侨丰发展,从一间小小工作室起步,把目光投向了湖南桂阳的5000亩冬闲田。

“烟稻菜轮作”——这个听起来土得掉渣的模式,却成了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当烤烟育苗大棚里长出绿油油的广东菜心,当桂阳老乡的腰包因为每亩多收的3000元鼓起来,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而是双脚沾满泥土,与农民兄弟坐在田埂上唠嗑,听他们说“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还能这样赚钱”。

2.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但灵魂在文化。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当广州的超市货架空空如也,我下令将湖南基地的蔬菜直供大湾区。凌晨三点看着冷库里码放整齐的蔬菜,我突然意识到:食品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于是,我推动侨丰与深圳大学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用AI质检让食品瑕疵无所遁形,用区块链技术给每包盐焗鸡打上“数字基因”。

但技术不是冷冰冰的代码。当我在梅州城北镇看到留守老人捧着“玫瑰露盐焗鸡”露出笑容,当我在英国伦敦展会上听到外国客商惊叹“原来中国菜可以这么精致”,我愈发坚信:中华美食的精髓,是祖辈们用五千年时光熬煮的文化密码。我们要做的,是用现代科技守护这份温度,让广式预制菜成为传递东方智慧的“文化使者”。

3. 侨,是纽带,更是责任。

作为广东省侨联委员、广州市侨联常委、广州天河区侨联委员、广州市天河区政协常委,我始终记得联合国“我的世界(MY World)2030”项目中那句誓言:“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在广州天河区,我们为归国留学生搭建创业孵化器。去年梅州水灾,城北镇工作队带着侨丰的物资赶往灾区。一位灾区朋友发了一条微信,“郑总,我又看到你救援物资,感谢你对我们的紧急救援”那一刻,我突然读懂了父亲说的“宿命”——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代代侨胞用血脉相连的责任感,编织成的强国梦。

4. 站在新的起点,我依然是个“新农人”。

有人问我:“侨丰的下一个十年在哪里?”我的答案藏在侨丰人工智能中心的实验室里——那里的AI算法正在解析海鱼全链条数字化加工,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模拟品类数量路径,而我的团队正在研发能让食品全链条数字 Ai 的“魔法盒子”。 依托联合国供应商资质,将数字工厂方案输出东南亚,让中国标准反哺全球。

但更重要的,是藏在湖南桂阳老乡的笑容里,藏在茂名海鲜给予味蕾的汪洋大海里,藏在梅州盐焗鸡的烟火气里,藏在每一位归国留学生眼里的星光里。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创新,永远始于泥土,终于民心。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