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黄山,云雾缭绕间透着清爽。黄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办公室里,营销员小张正对着电脑屏幕会心一笑——他刚在“黄烟助手”里敲下“毗邻市场本周销量”,不到3秒,相关数据和分析图表就跳了出来。这个让小张赞不绝口的“神器”,正是黄山烟草历时8个月自主研发的综合管理平台。从立项时的迷茫,到开发中的攻坚,再到上线后的顺畅,这个平台的诞生,藏着一群烟草人的数字化突围故事。
一、立项:在“堵点”里找方向
“系统太多了,光登录账号就记了满满一页纸。”2022年深秋的一次部门座谈会上,专卖科的老周一句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彼时,黄山烟草的业务系统分散在各个部门:营销有销售管理系统,专卖有案件处理平台,办公室有公文流转系统,员工办一件事要在四五个系统间切换,跨部门协同更是得靠“线下跑腿+线上传文件”,效率低下不说,还容易出错。
更让人头疼的是“找知识”的难题。办公室文员小林回忆,有次领导要一份三年前的会议纪要,她在档案室翻了一下午,又在共享文件夹里搜了两小时,才勉强找到扫描件。“制度更新快,关联案例散,有时候查个差旅费标准,得把财务、办公室的文件都翻一遍。”
这些“堵点”,恰是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2022年底,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驱动、协同高效”的部署文件传到黄山,市局(公司)党组当即拍板:“自主开发综合管理平台,把分散的‘信息孤岛’连起来!”
立项会上,一支由技术骨干、业务能手组成的12人专班迅速成立,信息中心主任任组长,大家带着一个朴素的目标:让数据跑起来,让协同顺起来。
二、攻坚:在“细节”里啃硬骨头
项目启动的头一个月,专班成员成了“跑部门专业户”。他们带着笔记本,一头扎进营销、专卖、财务等8个部门,跟着员工一起办公,记录下100多个具体痛点。
“营销部门说,想实时看到旅游市场对卷烟销售的影响;专卖部门希望快速调取历史案件作为参考;领导们则需要一个能汇总全局数据的‘仪表盘’。”专班技术负责人小胡的笔记本上,每个痛点旁都画着星号,“三星是紧急需求,必须优先解决。”
需求摸清了,架构设计成了第一道坎。2025年春节刚过,专班就把会议室变成了“作战室”,墙上贴满了流程图。争论最激烈的是“权限体系”——数据看板既要让领导看到全局,又要保证部门数据安全。“要不按部门层级设权限?”“不行,跨部门协作时会受阻!”整整三天,从早上八点到深夜十点,大家边画边改,最终敲定“多层级动态权限”方案:基础数据全员可见,敏感数据按岗位授权,临时协作可申请权限时效。
图:项目中期研讨会
进入开发阶段,技术团队更是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最棘手的是本地知识库的搭建——要把2020年以来的600多份制度、报告、案例“喂”给AI,得先做“清洗”。那些日子,技术部的灯常常亮到凌晨。“有的文档格式混乱,有的用词不规范,AI根本认不出。”程序员小郑记得,为了统一“差旅费标准”的表述,他和财务科的同事逐字比对了7个版本的文件,光是标注差异就写满了4页纸。
4月的一个周末,暴雨倾盆。技术部却异常热闹——数据看板的首次联调正在进行。当“生产经营大盘”的图表终于在屏幕上稳定显示时,一直盯着屏幕的老李突然鼓起掌来,大家才发现,为了调试数据链路,小王已经两天没回家,眼里布满血丝。“那一刻,觉得所有熬夜都值了。”小王说。
三、打磨:在“试用”中求完美
“AI回答有点绕,能不能直接给制度原文?”“数据看板的筛选按钮太隐蔽了,老年人看不清。”2025年7月,平台进入试用阶段,业务部门的反馈像雪片一样飞来。
专卖科的年轻小伙小吴提了个尖锐问题:“查‘无证经营处罚案例’时,AI总把2020年的旧案例推出来,新规定都改了!”接到反馈,技术团队立刻排查,发现是案例标签没及时更新。那天下午,他们拉着专卖科的老同志,一口气给300多个案例补全了“时效性标签”,直到夕阳透过窗户照在键盘上,才想起忘了吃午饭。
为了让平台更“好用”,专班还搞了场“全民找茬”活动。办公室组织了20场实操培训,从刚入职的大学生到即将退休的老员工都来试手。50多岁的老会计张姐不太会用智能设备,对着AI问答框犯了难:“我就想问‘招待费报销要啥手续’,怎么说才行?”技术人员当场记录,随后优化了“黄烟助手”的交互逻辑,支持更口语化的提问,比如“招待费咋报”“报招待费要啥东西”。
上线前一周,专班还在为一个细节较真:数据看板的字体大小。“年轻人觉得没问题,老同志说看不清。”老李提议,搞个“字体自适应”功能,根据用户登录设备自动调整。技术团队连续熬了两个通宵,终于在上线前一天攻克了这个小难题。
四、上线:在“蜕变”中见初心
2025年8月1日,综合管理平台正式上线。那天,很多员工发现,电脑桌面上的系统图标少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洁的门户界面。“一次登录,全平台通行”不再是口号——点进“运行分析”,市场动态、销售数据一目了然;点开“黄烟助手”,制度条文、案例参考随查随用;进入“简道云”,跨部门审批一键发起。
上线首月,平台访问量突破1万次,AI问答响应速度平均0.8秒,跨部门审批效率提升60%。专卖科的老周感慨:“以前查一个案件关联制度,得跑三个科室,现在坐在工位上就能搞定,这才是数字化该有的样子。”
如今,站在平台运行节点回望,那些加班的夜晚、争论的会议室、反复修改的代码,都化作了员工脸上的笑容。从“痛点”到“通途”,黄山烟草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一群人脚踏实地的坚守——他们用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回应着时代对数字化的呼唤,也书写着传统企业向“数字智能”蜕变的生动注脚。
云雾散去,阳光洒满黄山。综合管理平台的屏幕上,数据在实时流转,流程在高效运行,一个更智能、更协同的“数字黄烟”,正徐徐展开新的画卷。(供稿:黄山胡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