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绘·传承"社会实践服务队作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千万工程"专项活动入选团队,深入浙江杭州、温州等地,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在西湖龙井茶千年茶韵与桥墩月饼非遗技艺的沃土上,青年学子以专业智慧浇灌传统文化新生机。
8月4日至5日,实践队伍足迹遍及萧山横一村、高田陈社区和浦阳江畔。在曾经"脏乱差"的横一村,队员见证"臭鸭棚"变网红咖啡馆的华丽转身;行走于高田陈社区,记录"数智治理"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8月5日在浦阳江运用无人机技术分析"萧诸联动"治水成果,对“共治共享、标本兼治”的流域治理理念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直观认知,更深刻理解了技术手段在生态监测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8月6日上午,实践队抵达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茶文化探索之旅。在"西湖龙井茶专题展"展区,队员们通过唐代茶具、宋代点茶场景等展品,系统了解了龙井茶的发展历程。在复原的传统炒茶工坊前,队员们认真观察"抖、搭、搨、甩"等古法工序,聆听工作人员讲解"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品质特征的形成过程。队员陈硕浩表示:"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深刻体会到龙井茶制作技艺的匠心传承,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理解。"
8月7日下午,实践队深入浙江松山食品有限公司桥墩月饼生产基地开展调研。在标准化生产车间内,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流水线生产实现了有机融合。全自动配料系统精准控制原料配比,智能化生产线完成从和面、包馅到成型的标准作业,而隧道式烘焙炉通过±0.5℃的精准温控,完美复现了传统手工烘焙的火候把控。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桥墩月饼在保留"三层五馅"核心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工业化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既确保了"皮薄馅多、芝香扑鼻"的传统特色,又实现了产品品质的稳定可控。目前生产线已开发出包括传统咸甜、蛋黄板栗、抹茶等在内的多个系列产品,规格从50g迷你装到5kg团圆礼盒一应俱全。
在最后的社会实践总结座谈会上,实践团队全面总结了"千万工程"专项调研成果。通过多天的深入考察,系统梳理了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深化了对乡村文化振兴内涵的理解。团队将持续推进文化传承成果转化,聚焦传统工艺活化与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青春活力,充分展现了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万工程"专项活动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成效。(通讯员:苏琦 金琦楠 张旻暄 陈硕浩 张子超 李俊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