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 “幼苗心科护航队” 以五育为梭织就成长云锦

2025-08-12 10:12:3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从 “量” 的扩张向 “质” 的提升转型,《“十四五&rd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从 “量” 的扩张向 “质” 的提升转型,《“十四五” 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 “推进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西安理工大学 “幼苗心科护航队” 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前教育一线,以 “五育并举” 为核心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童心启智,匠心传承” 的深刻内涵。

2025 年 7 月 9 日,晨光微露,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幸福里三期小天使幼儿园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 “新老师”—— 西安理工大学 “幼苗心科护航队” 的成员们正式进驻园区,开启为期七天的深度实践。怀揣着 “以心护航,以智启萌” 的使命,这支大学生团队将精心设计的融合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科学启蒙与非遗体验的 “五育” 实践课程带入班级,旨在为 “幸福里” 的 “小天使” 们播撒全面发展的种子,探索学前科学启蒙与心理建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图一为实践队员与幼儿园合影

德育:播撒文明种子,培育健全人格

德育环节注重在互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健康心理。专为中班小朋友设计的 “性别认知” 小课堂,营造出充满尊重与接纳的温暖空间。实践队员没有生硬地定义 “男孩该做什么”“女孩该喜欢什么”,而是通过展示踢足球、跳舞、玩娃娃、搭积木等多元活动,引导孩子们明白:“这些事情,无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去做哦!” 在轻松的游戏和讨论中,孩子们懵懂地理解了 “选择权” 和 “尊重差异” 的初步含义,为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埋下平等、包容的种子。

心理引导的 “幸福泡泡” 环节同样意义非凡。孩子们专注地思考生活中的小幸福,用稚拙的笔触描绘 “幸福”。实践队员轻声鼓励:“想想看,什么让你特别特别开心?” 一个个小朋友思索良久,“和妈妈出去玩”“朋友”“画画”…… 随后,实践队员小心翼翼地将这些 “泡泡” 展示在展板上,仿佛珍藏起一个个甜蜜的秘密。这一份份童真的 “幸福宣言”,成为观察幼儿积极情绪最珍贵的窗口,也让他们在表达中学会感知美好、传递温暖。

图二为“我的幸福泡泡”课堂瞬间

智育:点燃探索火花,开启认知大门

智育活动以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为目标,将科学启蒙融入趣味实践。月亮灯与 NFC 活动闪烁着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光彩。队员引导孩子们点亮月亮灯,小灯应声而亮的瞬间,“哇!月亮亮啦!” 的惊叹声此起彼伏,这是孩子们对科技神奇最直接的礼赞。

简易电路小课堂更是让探索热情达到高潮。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连接线路,当看到小灯泡在自己手中闪烁出光芒时,眼中满是成就感。“亲手点亮光明的瞬间,眼里的星星比灯泡还亮。” 队员苏又晨在实践报告中如此描述。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基础的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究世界的种子,培养了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

图三为智育课堂精彩瞬间

体育:强健体魄根基,涵养协作精神

体育活动将传统游戏与现代运动理念相结合,让幼儿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学会协作。清晨的太极拳教学,拉开了实践活动的序幕。幼儿园操场宛如一幅稚趣盎然的水墨画,一群身着实践队服的大学生 “老师” 立于前方,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太极拳的韵律在空气中流淌。台下,百名小不点神情专注,小胳膊小腿努力模仿着舒展的动作。当一位小男生因成功模仿 “白鹤亮翅” 而兴奋地原地蹦跳时,清脆的笑声瞬间点燃了清晨的活力,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更培养了专注力。

图四为幼儿园太极拳教学现场

投壶区里,实践队员细心调整着壶的距离,耐心讲解古人游戏的礼仪。小朋友们屏息凝神,当竹箭 “铛” 一声落入壶中,惊喜的欢呼声响成一片,眼睛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小脸洋溢着纯粹的成就感。蹴鞠场上,孩子们追逐着特制软球,奔跑、欢笑、协作,汗水与笑容交织成最美的体育风景线,在玩乐中增强了团队意识与身体素质。

美育:浸润艺术滋养,提升审美素养

美育活动以非遗文化为载体,让幼儿在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陕北秧歌环节中,红绸飘扬,鼓点轻快。队员们带领着孩子们踩着十字步,简单的动作中流露出泥土的清香与节庆的欢愉。孩子们扭动稚嫩的身躯,脸上洋溢着纯粹而奔放的快乐,舞蹈教室顿时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排练与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肢体协调能力,更在集体劳动中体会到合作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二十四节气手势舞在悠扬音乐中展开。实践队员化身体态生动的 “春分姑娘”,带领孩子们用小手模仿破土的嫩芽、飘落的雨丝。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身体随节气流转而舞动,传统文化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流淌在指尖足尖的生命韵律。

图五为陕北秧歌教学现场

劳育:体验劳动乐趣,领悟创造价值

劳育活动与非遗体验深度融合,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劳动乐趣、领悟创造价值。手工教室化身为非遗传承的启蒙摇篮。扎染台前,实践队员握着孩子的小手,将白布巧妙折叠、捆扎,浸入靛蓝染液。“老师,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呀?” 孩子眼中充满期待。当布匹展开,独一无二的蓝白花纹跃然眼前,满屋的 “哇” 声和掌声是对这份偶然之美最热烈的回响。

扎染和京剧脸谱制作的全过程,也是劳育的生动体现。从布料的准备、图案的构思,到染色、描绘的细致操作,孩子们全程参与,在动手过程中培养了耐心与细致,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刻领悟到 “劳动创造美” 的道理。

图六为扎染教学现场

西咸空港小天使幼儿园园长感慨道:“当看到孩子们用扎染的蓝布比喻情绪变化,用京剧脸谱区分喜怒哀乐时,我意识到传统文化才是幼儿心理教育的最佳‘翻译官’。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活动,更启示我们:五育融合需要具象化的‘文化密码’。大学生们用现代视角重新诠释非遗文化,这种创新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以活在孩子们日常游戏中的宝贵资源。这为幼儿园的文化启蒙教育打开了新思路。”

开展电路教学的苏又晨在报告中写道:这次实践彻底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以前总觉得教育就是把知识教给孩子,但现在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当我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时,才发现他们教会我的,比我教给他们的更多。

此次社会实践让团队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是 “以心育心” 的生命对话。孩子们在 “幸福泡泡” 中纯真的情感表达、在非遗活动中迸发的文化共鸣,让大家认识到教育应如太极拳般 “润物无声”。通过创新 “非遗 + 心理” 五育模式,不仅验证了传统文化在幼儿启蒙中的独特价值 —— 如用扎染的渐变色彩诠释情绪管理,更探索出家校协同的新路径。实践中最珍贵的收获是双重成长:孩子们学会用秧歌红绸表达快乐,而队员们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在于等待与唤醒。

未来,团队将把 “非遗心理” 和 “双师课堂” 等实践成果持续优化,让这次心灵护航行动从短期实践延伸为长效育人机制,用实际行动回答 “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 的时代命题。同时,也将继续深化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定期的反馈与交流,不断完善教育方案,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幸福。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幼苗心科护航队” 社会实践队)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