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位于新密市祥云街的鑫顺达百货商行里,店主邵光辉正麻利地给货架补货。阳光透过崭新的玻璃门洒进来,照亮了整齐排列的卷烟专柜,也照亮了他眼角的笑意。“以前这店阴暗潮湿,顾客不愿多待,现在重新装修后,日均营业额翻了一倍还多!” 邵光辉的话里满是感激,“在烟草公司营销人员指导下进行了店铺改造后给我们小店注入了新活力。”
邵光辉的商行开在小区门口,几十平米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类商品,卷烟被挤在角落的纸箱里,顾客挑选时总得弯腰翻找。去年冬天,新密市烟草公司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 走访活动,客户经理丁金龙第一次走进这家店就皱起了眉:“货架摆得像迷宫,畅销烟藏在最里面,顾客想买都找不到。”
从 “破茧” 到 “焕新”,小店迎来颜值革命
“邵大哥,咱这店得改改布局,把卷烟专柜挪到门口显眼位置,再做个明码标价的展示架。” 丁金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画着简易的改造示意图。起初邵光辉有些犹豫,担心装修花钱又耽误生意,丁金龙却耐心解释:“您看隔壁小区的便民超市,改造后客流量增加了三成,咱们花小钱能赚大钱。”
没过三天,烟草公司就派来专业团队,免费为鑫顺达百货商行设计了改造方案。从测量尺寸到定制货架,从灯光布局到动线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施工期间,丁金龙每天都来现场盯进度,还协调供应商暂时把商品存放在烟草物流仓库,解决了邵光辉的后顾之忧。
半个月后,小店焕然一新:米白色的卷烟专柜正对中岛货柜,卷烟按价格带整齐排列,电子价签实时更新价格;货架之间留出宽敞通道,方便老人和孩子进出;墙角新装的休闲区摆着两张小桌,街坊邻居买完东西还能坐下聊聊天。“现在进店的顾客都说亮堂,以前十分钟才能找到的商品,现在一眼就能看见。” 邵光辉笑得合不拢嘴。
从 “粗放” 到 “精细”,经营插上智慧翅膀
硬件升级只是第一步,如何提升经营能力才是关键。邵光辉文化水平不高,记账全靠一本糊涂账,哪种烟好卖、该进多少货心里没数。“有时候畅销烟断货好几天,滞销的却堆成山,资金都压在库里。” 说起过去的窘境,他连连摇头。
针对这一问题,烟草公司为他免费配备了智能收银系统,不仅能自动统计销量,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哪些商品受欢迎。“你看这个系统,昨天卖了多少条烟、赚了多少钱,点开手机就能看见。” 邵光辉点开 APP,上面清晰显示着各类卷烟的销售数据,“丁经理每周都来教我用,现在我知道周末要多进些细支烟,逢年过节得备足礼盒装,再也不盲目订货了。”
在丁金龙的建议下,邵光辉还搞起了会员服务。老顾客扫码加入会员,消费满一定金额就能兑换鸡蛋或酱油,三个月就积累了 200 多个稳定客户。“张大哥每周三都来买两条‘浓香细支’,李大爷喜欢周末早上来买包‘商鼎’,我都记在系统里,快断货时提前提醒他们。” 这种贴心服务让小店的回头客越来越多。
从 “单打独斗” 到 “抱团发展”,形成致富合力
“以前总觉得开店就是各干各的,自从加入烟草公司的零售客户互助群,才知道团结起来能做这么多事。” 邵光辉说的互助群,是烟草公司牵头组建的商户联盟,周边十几家零售店结成对子,共享货源信息、共商促销活动、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今年春节前,互助小组联合搞了场 “年货节”,邵光辉的商行负责供应烟酒,隔壁水果店提供新鲜水果,粮油店拿出特价米面,通过线上拼团、线下自提的方式,三天就卖出了平时半个月的销量。“烟草公司帮我们建了微信群,还联系社区物业给我们做宣传,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邵光辉算起账来喜滋滋,“光那三天就赚了八千多,比去年春节整个月都多。”
如今的鑫顺达百货商行,不仅是社区里的 “便民站”,更成了烟草公司服务零售客户的 “样板间”。新密市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把零售客户当亲人,通过‘一店一策’的精准帮扶,让更多像邵光辉这样的零售户实现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客我共赢。”
傍晚时分,鑫顺达百货商行里依旧人来人往。邵光辉忙着给顾客递烟、扫码,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烟草帮扶的阳光照耀下,这家社区小店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成为万千零售客户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肖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