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子三下乡】走访土陶传承人 溯源非遗传承路

2025-08-11 10:48:4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泥土蕴匠心,薪火永相传。为深入探寻土陶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感受当代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2025年7月14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赴吐鲁番市中华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走进托克逊县、高昌区等地,与多位土陶传承

泥土蕴匠心,薪火永相传。为深入探寻土陶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感受当代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2025年7月14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赴吐鲁番市中华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走进托克逊县、高昌区等地,与多位土陶传承人深入交流,在指尖与泥土的碰触中,体悟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对话何宜江师傅:政策引航,让土陶技艺规模化传承

实践团首站来到托克逊县夏镇色日克墩村,采访了市级传承人何宜江师傅。在何师傅的制陶工坊里,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各式土陶成品整齐陈列,展现着传统技艺的质朴之美。

谈及从事土陶制作的初衷,何宜江感慨道:“多亏了政府对非遗传承的支持与引导,让我在四十多岁时找到了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事。”他表示,正是看到当地对土陶文化传承的重视,加上自己对传统技艺的向往,才下定决心潜心学习,从揉泥、拉坯等基础工序学起,一步步掌握了完整的制陶技艺。

图为何宜江师傅教团队成员揉泥 刘丽锦供图

图为何宜江为实践团队演示土陶制作的关键步骤 刘丽锦供图

对于土陶的未来,何宜江有着清晰的规划:“我想加大投入,引入机器生产,把土陶规模做大,让更多人能接触到这门手艺。”现场,他还为实践团成员演示了土陶制作的关键步骤——揉泥时需反复按压确保泥土均匀,拉坯时则要精准把控力度以塑造器型。队员们也纷纷上手体验,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揉泥、拉坯,亲身感受泥土在指尖成型的奇妙过程。

走访董远甫师傅:兴趣为始,以创新赋予土陶新生命

随后,实践团前往高昌区亚尔镇铁热克勒克村,拜访了另一位土陶传承人董远甫师傅。走进董师傅的工作室,充满新疆特色的土陶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既有融入民族纹饰的器皿,也有造型精巧的摆件,尽显创新巧思。

图为实践团队于董远甫师傅工作室开展访谈活动 刘丽锦供图

“我从小就对土陶有兴趣,年轻时和家人去山里拉了一袋土,就试着自己做。”董师傅笑着回忆起与土陶的缘起。最初,制陶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家里主营花店生意。而后因种种原因 ,花店生意惨淡,他便索性转行专注于土陶制作,“既然做了,就想肩负起传承的使命,把这门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谈及发展困境,董师傅坦言,目前面临着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较窄的问题,主要通过线下展会和熟人介绍售卖。但他始终坚持创新理念:“要让土陶富有新疆特色,追求精细化制作,才能吸引更多人喜欢。”他还带队员们参观各类土陶展品,详细讲解了设计灵感与制作工艺,让大家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考察七泉湖旧窑址:追溯几代传承,深挖历史根脉

当日下午,实践团与何宜江、董师傅一同前往七泉湖镇,考察当地的旧窑址,并采访了当地土陶手工艺人之子艾尼外尔·木合塔尔。虽老师傅已去世,但在艾尼外尔的讲述中,家族几代传承土陶技艺的历程逐渐清晰。

图为实践团队于七泉湖镇访谈土陶手工艺人之子艾尼外尔·木合塔尔 刘丽锦供图

“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和几个兄弟,还有爸爸的徒弟们,这门手艺传了一代又一代。”艾尼外尔指着旧窑址的残垣,回忆着父辈们在此制陶、烧窑的场景。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着这些珍贵的口述历史,试图从家族传承的脉络中,挖掘土陶技艺在当地发展的历史印记。

图为实践团队于七泉湖镇拜访土陶世家整理发展谱系 刘丽锦供图

一天的走访虽短暂,却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土陶非遗传承背后的坚守与担当。从政策支持下的规模化探索,到兴趣驱动中的创新实践,再到家族传承里的历史延续,每一条传承之路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队员们表示,将把此次走访的所见所闻整理成册,为土陶技艺的保护与传播贡献力量,让这门源于泥土的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更绚丽的光彩。

文字:任纪茹 刘丽锦

图片:刘丽锦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