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如火如荼、万千学子奔赴乡野的盛夏,广州新华学院医路向阳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的脚步,踏入了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面对乡村老人普遍存在的健康知识匮乏、慢性病困扰、数字鸿沟以及情感孤独等现实问题,怀着对“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精神的深切体悟,突击队与平陵街道办事处携手,以一场名为“助老服务护银龄,医路征程向阳行”的暑期实践,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服务银龄健康的最前沿。
脚步丈量:听银龄心声,绘健康图景
乡间小路是最好的调研台,老人心声是最真的指南针。突击队深入平陵街道14个村社区,叩开了200余位老人的家门。一页页问卷,记录的不仅是血压、血糖等基础数据,更直接倾听了老人们关于慢性病管理困难、对健康知识尤其是中医药保健的困惑、以及使用智能设备的畏难情绪等心声。队员们耐心倾听,细心记录,在精准把握老人健康现状与需求盲点的同时,也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同步发放《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20条》等宣传手册,将实用的防病小知识、日常保健要点等化作暖心的科普悄然播撒。
精准转化:科普赋新能,智慧暖银龄
调研的土壤,孕育出服务的果实。队员们将前期深入调研摸清的助老需求,精准转化为一系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助老系列科普活动:通过“智慧助老”课堂破解数字鸿沟,为老人架起融入数字时代的桥梁;将发现的营养问题转化为“舌尖上的建议”,用膳食指南传递健康;手把手教授“拍八虚”与穴位按摩,让中医“治未病”的智慧在老人指尖流转,焕发传统文化守护健康的光彩;普及口腔知识,强调“小口腔”关乎“大健康”,并以调研检验科普实效。这场与调研成果结合科普的助老系列活动,将“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生动地写在了龙门县的大地上。
校地携手:基地筑根基,情谊续长远
为让青春的暖流持续滋养这片土地,突击队与第一养老龙门护理院(以下简称“护理院”)共同浇筑下坚实的基石——共建“广州新华学院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基地”。未来,这里将成为新华学子定期进驻的港湾,提供中医护理、心理关怀和文娱活动等多元服务。这是校地协同培养养老人才、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质量的郑重承诺,是青春与银龄友谊的固化的结晶。
温情陪伴:巧手传心意,友伴慰桑榆
突击队深刻认识到精神慰藉与社交活动对老人的重要性。突击队走进护理院和平陵广场,与老人们一同绘制手提包、揉捻制作艾草锤、舒展练习八段锦。欢声笑语中,“尊老爱老”的种子悄然种下,这正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最温暖的注脚。
健康直达:专业零距离,服务暖人心
为了让健康服务活动触达行动不便或需要照护的老人,突击队重返护理院,将课堂所学化作指尖的温度。艾灸的暖意、耳穴压豆的精准、推拿按摩的舒缓,辅以细致的血压血糖检测,为老人们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健康呵护。这些服务不仅缓解了身体的不适,更传递了心灵的慰藉,赢得了老人们和护理院工作人员由衷的赞誉。
入户解忧:回访续温情,关怀抵心坎
服务的深度,在于走向最需要的角落。队员们携带设备,跟随社工深入重点老人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去健康关怀,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和做推拿按摩等;带着智能设备入户倾听反馈,只为优化方案,让科技更贴心;更延续温情纽带,回访去年结对的3位老人,关心近况,送上量身定制的“银龄食韵”食谱。一句问候,一份牵挂,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情,悄然延续在时光里。
从友伴的温情、调研的深入、科普的精准,到基地的建立、入户的关怀,突击队的这个夏天,在龙门县谱写了一曲青春守护银龄的动人乐章。他们用多元实践,将国家应对老龄化的大战略与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细密编织在基层的经纬之中。未来,突击队将以实践基地为新的起点,继续聚焦银龄所需,拓展服务内涵,用青春的实干,为构建更有温度的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医路向阳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