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王振雨与中科云达的自主算力突围之路

2025-08-07 15:11:5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在全球算力竞争加速的今天,“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核心话题。王振雨,这位深耕算力领域13年的“连续创业者”,带领中科云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达”)走

 在全球算力竞争加速的今天,“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核心话题。王振雨,这位深耕算力领域13年的“连续创业者”,带领中科云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达”)走出了从技术突破、趋势洞察到制定行业标准的独特路径。通过早期优化多GPU集群的关键瓶颈,发展到如今为大模型训练提供自主AI服务器解决方案,王振雨的创业历程完美体现了中国算力产业在追求技术自主与创新突破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成就。

确立“自主算力”:从技术觉醒到创业初衷

王振雨的职业生涯起步于2011年。作为高性能计算工程师,他深刻参与了国内IT产业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初步发展。参与互联网公司“深度学习和并行计算平台”项目时,他意识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机器学习与并行计算的融合将是未来技术趋势;二是掌握“自主算力”能力至关重要。面对多GPU通信延迟和芯片生态支持不足等瓶颈,王振雨不仅积累了深厚的技术能力,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致力于提升本土算力水平。

2016年,看到机器学习在AI领域迅猛发展,国内市场却缺乏定制化的多GPU集群解决方案,王振雨决心创业,“与其复制他人的技术方案,不如成为本土算力体系的建设者。”中科云达应运而生。

首战告捷:定义“为机器学习而生”的本土多GPU服务器

创业初期,市场主流品牌价格高且定制化不足。中科云达推出的“CloudTa R4210-8G”通过自主研发的多GPU高速互联技术,成功将集群通信延迟降低40%。在TensorFlow和PyTorch等主流框架深度优化的基础上,达成一键式算力调度。尽管面临低市场认可度和供应链挑战,2018年,中科云达成功帮助一家领先自动驾驶公司解决算法训练停滞问题,用45天完成了硬件定制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提前2个月完成模型迭代。此举为公司赢得首个标杆客户,市场份额逐步上升。

灵活转身:技术复用,开辟区块链并行计算新市场

2020年,区块链行业爆发,对低功耗、高并发的并行计算服务器需求激增。中科云达凭借技术积累,创新推出“云链系列”FPGA+通用CPU混合架构服务器,显著提升了算力利用率和能效比。该技术的应用验证了公司在多个领域灵活运用技术的能力,也为未来面对复杂市场变化打下了基础。

双轮驱动:迎接大模型浪潮,深化自主技术布局

2023年,生成式AI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了全球大模型竞赛。王振雨迅速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押注大模型算力基建:中科云达研发了“云睿GPU集群方案”,提升了集群的算力利用率至90%以上。该方案通过400Gbps高速互联网络和智能功耗管理系统,已在多个主流公有云平台部署,服务超过20家客户。

深化自主技术布局:中科云达将研发资源投入自主AI服务器,推出“云信”系列自主AI服务器,合作国内领先的CPU和GPU厂商,致力于从芯片适配到系统优化的全方位技术掌控。

结语:做“难而正确”的事,为产业奠定基础

回顾8年的创业历程,王振雨总结道:“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是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捕捉,更是对掌握核心算力能力的执着追求。”中科云达从多GPU服务器到大模型集群,再到自主AI服务器,始终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我们要做的不是赚快钱的生意,而是为本土AI产业打造坚实的基座。”王振雨强调,面对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王振雨和中科云达将继续深耕“自主算力”赛道,为产业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把握算力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王振雨的使命,也是时代赋予的技术机会。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