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中,李琛老师作为教学革新的先行者,以“师生共创”理念为核心,打破传统师生单向关系,构建平等对话、协作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新工匠”注入了鲜活力量。
以德立学:从“传授者”到“引路人”的蜕变
李琛老师始终秉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理念,她主动转变角色,从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转型为学生的“成长协作者”和“创新引路人”。通过项目式教学,她带领学生组建团队,围绕项目实施中的真实问题开展教学,从构思到落地的全流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中,她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研讨,激发批判性思维。学生评价道:“李老师不仅教技术,更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和创新。”
“共生、共育、共创”三位一体如何协同赋能?
“共生”超越了简单的“合作”,追求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发展共进的深度依存关系。在实践中,李琛老师深度践行“师生共创”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教学与科研融合。她指导学生参与智能技术应用、工艺革新等课题研究。例如,在“房屋智能监测”项目中,她与学生共同攻克技术难点,成果获得合作企业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她说:“学生的创造力远超想象,教师要做的是点燃他们的火花,与他们并肩前行。”
“共育”中,智能技术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参与育人的“伙伴”,人机协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体验、赋能能力培养。作为学院教学革新的骨干,李琛老师积极探索AI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她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针对高危操作场景设计沉浸式训练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为每位学生定制成长路径。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而非简单点缀,实现人机角色重构,机器承担部分 “教”与“辅”的功能,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育人。
“共创”打破了传统师生单向关系,建立平等对话、共同探索、协作创新的新型伙伴关系,激发教与学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开展技术创新等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选题探究,成果共创共享,师生共同署名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深度参与知识创造过程,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模式。
面向未来,李琛老师计划进一步拓展“师生共创”边界,筹建跨专业创新工作室,推动更多教学成果向产业转化。她表示:“唯有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让教育真正面向未来。”
以匠心育匠才,以创新塑未来——李琛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职教教师的使命担当,为培养“大国工匠”谱写着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