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的风掠过枣强县的田垄,裹挟着泥土的芬芳与奋斗的回响。在这里,王长胜以“跨界追光者”的姿态,用四十年光阴书写了一段融合土地深情、职场锋芒、艺术华彩与家国担当的人生史诗。当《新时代精神》的旋律在华夏大地回荡,他用“爹是苍天,娘是大地”的赤子之心,在岁月中镌刻下属于奋斗者的永恒印记。
田垄间的成长:责任铸就生命底色
1965年深秋,王长胜在枣强县西果村的土坯房里出生,黄土地的厚重从此融入他的生命。1981年盛夏,刚告别校园的少年望着田间佝偻的母亲,毅然接过犁耙,开启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的生活。那些年,他踏碎晨星、身披月色,将“责任”二字深深耕进每一寸土地。
春播时,他如破土新芽般充满希望;夏耘时,似遮阳云翳般默默奉献;秋收时,若沉甸谷穗般满载收获;冬藏时,像蛰伏泥土般积蓄力量。四季的轮回让他领悟到“风风雨雨震天地”的生命韧性。后来身处都市霓虹中,田埂上的脚印已化为精神经纬,时刻提醒他:根扎得越深,枝干才能伸向更广阔的天空。
职场上的跨越:匠心铺就发展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98年的北京晨光中,怀揣梦想的王长胜站在科技大学课堂前,如饥似渴地汲取腐蚀与防护技术知识。从工程师到高级管理者,他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锤炼职业能力,坚守“咱们老百姓啊,是待人最真诚”的质朴信念。
在科力空调担任总工程师时,他凭借“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执掌化工厂期间,以“善恶分得明”的原则坚守商业底线。2003年,手捧“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奖牌的他,想起初到北京时啃过的冷馒头,深知“新好时代又得民意”的背后,是无数个与星辰作伴的挑灯夜战。
从燕赵到齐鲁,从复合材料、中央空调工程、电厂通风冷却塔系统检修到文创领域,王长胜像一株适应力极强的胡杨,在不同领域深耕细作,将“众志成城两相依”的团队精神奉为职场信条。2024年,他创建昌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多年积累的跨界智慧,酿造成新时代的创业佳酿。
艺术里的情怀:笔墨唱响时代强音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音乐人身份站上舞台的王长胜,让《新时代精神》的旋律成为丈量时代的标尺。2023年商丘原创音乐奖颁奖典礼上,“巨龙是长城,圣水是黄河”的歌词如泼墨山水,将民族图腾在音符间铺展;当这首歌登上央视少儿影视城舞台,“感恩国家天和地”的咏叹穿越时空,让孩童看见复兴朝阳。
在镜头前,他唱响“咱们老百姓啊,是苍天和厚地”,嗓音中既有泥土的粗粝,又有星光的澄澈,恰如古人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2024年,在恩师孙旭光与梁宏达的助力下,新作《美丽身影》即将问世。他始终秉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执念,让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正如歌词中“激荡民族追梦力量”的呐喊,早已超越音符本身,成为鼓舞人心的精神火炬。
此外,他的文学作品《一代骄子谱新篇》获“九州文豪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优秀奖,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创作才华。
公益中的担当:赤心传递温暖力量
2014年,他为家乡修路捐资,践行“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古训;加入红色先锋队参与公益演出时,他以“随风潜入夜”的温柔,将艺术化为扶危济困的力量。当滏阳河水倒映出他奔波的身影,那抹身影已与歌词中“美丽身影”的意象重叠,成为照亮他人的精神光源。2025年,他在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暨2025文化传承公益人物年度盛典中表现突出,荣获 “文化传承年度公益人物” 称号。
从田埂到殿堂,从车间到舞台,王长胜的人生如同一首平仄相谐的长诗,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韵律中,诠释着跨界追光的生命哲学。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追光者,既能扎根土地,也能翱翔星空;既懂“谁知盘中餐”的艰辛,也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每个人心中都有未被唤醒的多元可能,当我们敢于打破边界,以赤子之心拥抱世界,终能在时代的五线谱上,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精神”,让生命在跨界的璀璨中,成为照亮他人的永恒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