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君齐
在金融行业,合规与反洗钱是保障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两大基石。当全球金融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化、隐蔽化,如何构建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如何在合规管理中平衡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某知名金融机构,对话合规高级经理姚佳玲——一位拥有十年反洗钱与合规管理经验的行业专家。她以郑州大学经济学硕士的学术背景为起点,从基层岗位到统筹全局,用专业能力与行业洞察,为金融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谈及职业选择,姚佳玲坦言:“经济学让我理解市场规律,而合规与反洗钱则让我看到金融的另一面——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守护公平与安全。”初入行业时,她从反洗钱制度建设、客户尽职调查等基础工作做起,逐步参与到监测模型开发、风险评估等核心环节。十年间,她亲历了国内反洗钱监管从“规则导向”向“风险导向”的转型,也见证了金融科技对合规管理的颠覆性影响。
“合规不是简单的‘打钩’工作,而是需要动态适应监管变化与业务创新的系统性工程。”姚佳玲以反洗钱制度建设为例,解释了合规管理的复杂性。她所在的机构曾面临跨境业务激增带来的反洗钱挑战,传统监测模型难以识别新型交易模式中的风险点。为此,她带领团队重构监测指标体系,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可疑交易识别模型,将误报率降低40%的同时,成功拦截多起跨境资金转移案件。“数据是反洗钱的核心资产,但如何让数据‘说话’,需要技术、业务与合规的深度融合。”她强调。
作为反洗钱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姚佳玲的工作覆盖制度、系统、文化全链条。在反洗钱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她推动机构设立“三道防线”协同机制:业务部门作为第一道防线承担主体责任,合规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提供专业支持,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实施独立监督。这一模式被监管机构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客户尽职调查(CDD)是反洗钱的第一道关卡。姚佳玲主导开发的“基于多维度风险评估的反洗钱监测与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客户身份、交易行为、关联关系等200余项数据,实现风险等级实时更新。
在反洗钱文化建设上,姚佳玲创新推出“合规沙龙”“案例情景剧”等培训形式,将枯燥的法规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工作场景。“合规意识需要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她举例说,某分支机构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因注意到客户身份证地址与开户行距离过远而触发进一步核查,最终发现该客户涉嫌诈骗。这一案例被纳入机构内部培训教材,成为全员风险意识的生动教材。
除了反洗钱,姚佳玲的另一重身份是合规管理专家。在谈话中,她将合规工作概括为“建制度、防风险、促发展”九个字。针对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她推动机构接入证券期货市场监控系统,实时筛查员工及亲属账户交易记录,结合岗位权限、持仓集中度等维度构建风险画像。“合规不是限制业务,而是帮助员工规避职业风险。”她提到,某基金经理因未及时申报配偶股票账户被系统预警,经合规谈话后主动整改,避免了更严重的处罚。
谈及未来,姚佳玲表示将继续深耕合规科技领域。“随着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合规管理将迎来新的变革。我们的目标是构建‘智能合规大脑’,实现风险预警、决策支持、绩效评估的全流程自动化。”她坚信,只有不断创新合规工具与方法,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犯罪挑战。
从郑州大学的经济学课堂到金融机构的合规前线,姚佳玲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学者到实践者的蜕变。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合规从业者的专业与坚守,也看到了金融安全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正如她所言:“合规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使命。只有每个人都成为风险的‘哨兵’,金融体系才能真正稳健运行。”在防范金融风险的道路上,姚佳玲和她的同行者们,正以专业与热情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合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