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吹生万物——糖韵传承”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传承糖人非遗”活动

2025-08-06 16:56:1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吹生万物——糖韵传承"暑期实践队扎根市井沃土,开展非遗糖人技艺传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吹生万物——糖韵传承"暑期实践队扎根市井沃土,开展非遗糖人技艺传承专项实践。团队以"活态传承+亲身体验"为创新路径,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开设市井体验工坊、等形式,系统梳理传统糖艺的吹制技法与文化内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担当。在前期规划的实践路径指引下,团队成员走进沈阳市李氏糖人基地开展实地实践。现场,大家与李凤艳老师深入交流传统糖画的历史渊源与技艺特点,近距离观摩熬糖、勾勒、塑形等核心步骤,更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尝试糖艺创作,在糖汁的流转与造型的呈现中,直观体会“一勺糖汁绘乾坤”的匠心与魅力。同学们以实践为笔,以热爱为墨,让青春足迹印刻在非遗传承的土壤上,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担当。

理想指引青年前行

携手共促文化传承

“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活动期间,同学们深入基地,通过老师讲解,亲手体验,现场展示等方式,详细学习了糖人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制作工艺。

走进沈阳李氏糖人基地,团队成员们围坐观看专题视频。随着画面推进,大家深入了解到李氏糖人独特的技艺体系——制作技法分吹、塑、画三大类,且不同技法对应不同糖原料:吹糖人以麦芽糖、冰糖为主,塑糖人靠饴糖、冰糖塑造可长期保存的造型,画糖人(即糖画)则多用砂糖、冰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勺间糖画 。直观的视频讲解,让非遗知识不再晦涩,让同学们沉浸式触摸到糖人技艺的传承脉络。

在糖韵传承人李老师的指导下,青年学子深入了解了这项有着600余年历史的传统技艺。活动伊始,李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影像资料,详细讲解了糖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明代"糖丞相"的宫廷贡品,到清代"倒糖人儿"的市井艺术,再到现代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同学们系统学习了糖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实践环节中,同学们体验了糖画制作的全流程。熬糖环节中,大家学习了"看色观火"的独门诀窍,掌握了大火化糖、文火塑形的火候控制。创作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有的同学尝试绘制十二生肖,有的则创新性地将编程元素融入传统图案。"当糖浆在铜勺的引导下化作栩栩如生的图案时,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匠人匠心'的深刻内涵。

在过程中,李老师表示:“非常开心各位同学能关注到糖画这一传统文化,希望希望这份对传统手艺的热爱能在你们心中扎根,让糖画里的甜蜜与匠心一直延续下去。”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并了解了糖人文化,激发了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吹生万物——糖韵传承”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表示,将继续秉承“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宗旨,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大连外国语大学:刘晏彤 王璐瑶 刘春彤)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