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衿致远·铸眸色微光”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甘肃省大墩村,开展以“鉴往知来,赋能乡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调研乡村发展模式,探索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对话基层,解码发展路径
实践团与村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村主任介绍,近年来,大墩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以杂粮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并配套建设加工厂,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合作社和加工厂有效解决了销路问题,切实提高了村民收入。”村主任表示,这一模式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潜能
在村主任引导下,实践团参观了村内展厅。展厅不仅呈现了地方文化特色,更重点展示了当地优质的杂粮产品及其产业化成果。村主任也说到,大墩村正致力于深化特色产业与乡村红色文旅发展的融合,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相关业态,提升整体效益。这种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为乡村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特色农业,筑牢振兴根基
实践团了解到,杂粮产业已构建起成熟体系:规模化种植保障了原料品质,合作社统购统销稳定了市场,精深加工则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展厅内设计精良的杂粮产品包装,体现了传统农业向品牌化、市场化的成功转型。村主任表达了对人才和创新的期待:产业的升级发展需要更多创新思维和青年智慧。
此次实践活动使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聚合激发内生动力。大墩村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的发展实践,为同类乡村提供了有益参考。实践团将持续关注该村发展,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需求对接,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邵锦东 张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