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支持下,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狮狮顺遂志愿队”于2025 年4月至7月,在遂宁市开展系列生态志愿服务。
志愿队由思政、化学、生物、城乡规划四个专业的10名学子组成,发挥跨专业协同优势,围绕生态教育、古树保护、社区共建、绿色规划、湿地研究及河流守护六大方向,联动学校、社区、企业及政府部门,以“宣传+实践+创意+科研”的多元形式,为遂宁生态保护注入青春动能,用行动践行生态守护使命,助力美丽四川建设。
一、生态教育进校园,播撒绿色种子
5月20日,志愿队走进遂宁市紫竹路小学校,以“绿动青春·探迹可循”低碳环保主题课堂为载体,打造趣味生态教育场景。队员们融合趣味互动、知识讲解、创新实践三大环节:用“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击鼓传花生态问答” 激活课堂氛围,借 “低碳知识快问快答” 传递 “双碳” 目标、日常环保要点;最后以 “领养小绿植 + 绿色誓言宣誓” 收尾,让孩子们亲手栽种绿色希望,许下环保承诺,把生态责任根植童心。
图为志愿队成员指导小学生进行变废为宝手工小制作。胡宇璐 供图
为推动生态理念在高校群体中走深走实,5月22日,志愿队回到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瞄准大学生群体,构建 “调研 + 理论 + 实践” 生态教育链条。先通过环保调研问卷,摸清大学生生态认知现状,形成调研模型。两场校园行,覆盖不同年龄段学生,以差异化设计实现生态教育 “从小学启蒙到大学深化” 的阶梯传递,让绿色种子在校园全域播撒。
图为志愿队思政专业成员于四川师范大学对同学们进行生态宣讲。胡宇璐 供图
二、湿地科研调研,解码生态密码
6月上旬,在遂宁市观音湖生态公园“湿地生态实践行”中,化学专业队员带领同学与周边居民,搭建流动实验室,借便携式设备定期检测湖水pH值、溶解氧,构建水质监测数据库 。生物专业队员则以“人工识别 + APP识别”双模式开展植被调研,精准记录超20种湿地植物,绘制“湿地植物分布地图” 。从水质检测到植被调研,专业实践与科普并行,让参与者在了解湿地生态数据、植物知识的过程中,直观接触生态环保知识,将科研行动转化为湿地科普窗口,唤醒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推动生态理念落地 。
图为化学专业志愿者成员带领同学、居民进行水质检测。胡宇璐 供图
三、绿色规划实践,畅想未来城市
6月中旬,志愿队深化绿色实践,开展 “规划未来,筑梦家园” 系列行动。一方面,带领十多名化学专业同学体验官,走进遂宁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沉浸式观摩污水处理全流程,见证污水从 “浊” 变 “清” 的蜕变;与污水厂负责人深度访谈,了解污水处理技术难点、生态价值及与城市水循环的关联,将生态理念从规划蓝图,延伸至城市生态治理实践,助力同学们以专业视角解码绿色城市建设。
图为志愿者成员与化学专业同学一起参观遂宁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胡宇璐 供图
另一方面,志愿队在太平桥社区开展 “童绘生态城” 活动,城乡规划专业队员化身为 “青春导师”,引导社区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心中生态城市。从空中花园建筑到智能污水处理系统,从太阳能交通网络到城市湿地走廊,孩子们以童真笔触描绘绿色规划蓝图,专业同学同步科普生态知识,让环保理念在创作中萌芽。
图为志愿者指导社区儿童绘制生态城市主题画作。米家仪 供图
四、社区创意工坊,凝聚环保共识
为推动生态理念深度融入社区日常,6月下旬,志愿队走进船山区旗山社区,开展创意实践活动,凝聚居民环保共识。旗山社区以 “绿色创意手工坊” 为主题,设计绿色手工系列活动,串联日常,吸引各年龄段居民踊跃参与 。“环保大地画” 环节,大家巧用彩笔、超轻粘土,还有枯枝落叶,在空地拼贴山水花鸟图景,沉浸式感知自然循环价值;“拓印绿意” 时,志愿者分发泡发叶片,指导居民在白色帆布袋拓印,让生态理念融入出行日常。同时,同步开展化学知识科普,讲解手工材料安全知识,筑牢环保实践安全基础 ,让生态保护既有创意温度,又有科学保障。
图为志愿队成员指导社区居民绘制环保大地画。胡宇璐 供图
五、古树保护行动,延续自然文脉
为守护遂宁古树自然遗产,让城市留住生态记忆与文化根脉,7月1日至7月5日,志愿队以“技能培训+文化传播+精准辅助”立体化方案,赋能古树保护。技能培训筑牢根基,志愿队首先联动遂宁市林业局,借线上专家视频,系统学习古树修剪、监测、数据记录技能,结合本地古树特性设计调研量表,为科学保护奠基;随后,志愿队精准辅助聚焦需求,清理古树周边杂物、排查隐患,梳理病虫害等问题,整合形成《古树测量记录集》,以青春行动,护城市绿色根脉。
图为志愿队成员于遂宁市广德寺进行古树调研。陶子怡 供图
六、河流守护行动,激活公众参与
为响应“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河润遂宁”行动,7月初旬,志愿队在遂宁市五彩缤纷路段发起河流守护实践,组织学校同学与周边居民共同参与。现场,化学专业同学搭建流动水质实验室,手把手指导操作检测设备,讲解pH值、溶解氧等指标意义及检测流程,让参与者直观了解水质状况。河道清理环节,大家分工捡拾烟头、塑料瓶等杂物,用行动还原河岸整洁。过程中顺路发放生态保护传单,普及湿地与河流生态知识,传递“守护碧水”理念。活动后,志愿队整理素材制作“河流守护日志”,配上现场照片在社交平台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
图为志愿者成员与同行同学在五彩缤纷路段拾捡垃圾。胡宇璐 供图
通过社交媒体与官方媒体宣传、校园社区展览等方式,“狮狮顺遂志愿队”广泛传播活动成果,营造“绿色行动共参与”氛围。此次系列活动将专业知识与生态实践深度融合,既强化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也为遂宁生态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知行相济绘绿图”的承诺。未来,“狮狮顺遂志愿队”将系统梳理遂宁生态志愿服务经验,转化跨专业协作等可推广样本,以美丽四川建设为支点融入美丽中国大局,用青春实践为生态保护持续注入动能,让绿色火种播撒更广。(米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