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遭遇海外“卡脖子”技术的至暗时刻,一位00后材料学子用自主研发的硬核成果撕开了突破口。华侨大学本科生殷逍遥带领“光界锡行”团队,成功研发出性能比肩国际巨头的二氧化锡(SnO2)水胶体分散剂,更斩获163万元产业订单,为中国光伏产业链自主可控注入年轻力量。
图一 殷逍遥(左二)为光伏专家介绍制备流程
带着“做出中国自己的替代品”的信念,他联合5名同学组建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启科研长征。历经34次配方失败、31次工艺迭代的至暗时刻,团队最终独创三大核心技术——通过“双流通道”技术将导电率提升至47 S/m,以“稳粒双盾”技术实现6个月零团聚,用“晶光隙变”技术将透光率推高至86.17%。经第三方检测,其产品光电转化效率达23.94%,7项核心发明专利构筑起坚实技术壁垒。
图二 殷逍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技术突破迅速转化为产业价值,2025年殷逍遥成立厦门光锡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在晶澳科技、中润绿洲等企业应用中显著提升组件良品率20%,降低生产成本15%。在福建“光伏+渔业”示范项目中,材料帮助合作企业实现光电效率跃升,目前已获163万元订单,覆盖通用光伏与农林渔多元场景。作为团队灵魂人物,殷逍遥展现出卓越的跨界能力:申请6项国家专利,发表3篇SCI论文;设计“轻资产代工+定制化销售”商业模式,推动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评价道:“这支本科生团队证明了中国青年既能破解‘卡脖子’难题,也有将论文写在产业一线的担当。”
图三 殷逍遥正在观察公司产品状态
眼下,这位22岁的材料新锐正筹划更大蓝图:三年内拓展45家合作机构,申请CE认证进军国际市场。“国产替代只是起点,”殷逍遥目光坚定,“我们要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