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根脉,河北中医药大学“医脉岐冀”实践团在2025年7月11日通过参观扁鹊庙、考察酸枣仁基地、举办义诊等系列活动,探寻中医之源,服务群众健康。同时,在2025年7月25日,实践团还前往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参访交流,围绕“文化同源、学术共进”主题,开展校园参观、书院研学、展厅体验及深度座谈,共探中医药学术精髓,共叙同根同源情谊。
寻根扁鹊悟医魂,科技领航焕新光:“医脉岐冀”实践团在邢台内丘扁鹊庙开展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中医学院郭秋红院长带领师生诵读《扁鹊仓公列传》,在扁鹊行医圣地感悟“医者仁心”精神;参观国医大师经验方碑林时,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讲解,师生们深入理解中医药传承精髓,郭院长强调铭记扁鹊医道医德,并在扁鹊诊疗场景中领会其对新时代“红医精神”的诠释。在王琦书院,师生们被一股浓郁的科技与传统交融的独特气息所包围。那些在浩如烟海中苦苦寻觅的典籍,现如今借助科技的强大力量已经变得触手可及。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科技+经典”的中医传承创新模式的高效。郭秋红院长强调:“要以扁鹊医德为指引,用科技架起传承桥梁”,激励师生以“大医精诚”之心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
探访真药守医根,智诊整体慧医人:在公子峪万亩酸枣仁基地,围绕道地药材“邢枣仁”开展实践考察,在药农指导下,亲身参与传统采收技艺实践,观摩现代化加工设备与工艺,从原料处理到成品产出,清晰了解酸枣仁加工全链条。通过联系传统典籍《本草纲目》中“枣仁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的论述,我们理解到古老本草智慧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转场至王琦书院九体展厅,科技赋能带来的震撼更为直观。一台台先进的智能体质检测舱格外引人注目。它巧妙融合了多模态中医智能检测系统等前沿科技,仅需短短三分钟,就能为体验者生成一份详细全面的个性化报告,内容涵盖体质类型、易感疾病以及专属养生方案等关键信息。郭秋红院长适时在一旁为我们解释道:“科技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中医抽象晦涩的‘整体观’,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当患者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体质偏颇如何在长期的生活方式影响下逐渐形成,医学便自然而然地从单纯关注疾病治疗,转向了对人的全方位、全周期关怀。” 原来,科技赋能中医的意义,远不止于提升诊断效率,更在于让中医 “以人为本” 的核心理念,能够以一种大众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无论是走访公子峪万亩酸枣仁种植基地,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师生走出课堂,亲近中医药产业一线。还是体验王琦书院的九体展厅,让中医整体观念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使其化作了可感可知的具体图像与数据,为大众健康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依据。这些全都助力了师生守护本草根基,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注入实践活力,也为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探索了有效路径。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着重强调了数字化辅助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鼓励利用新兴数字技术研发中医健康监测设备和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王琦书院的智能体质检测舱,正是这一政策导向下的优秀成果。为中医 “治未病” 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中医药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岐黄薪火暖侨心,智汇杏林共探新:“扁鹊堂内续薪火,岐黄仁术暖侨心”活动聚焦于在邢台好南关泉城扁鹊堂为当地群众和归国华侨开展义诊,以实际行动传递中医药温度,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扁鹊精神活动由资深专家与青年医师组成的团队,为群众及华侨提供脉诊等服务。医患轻声交流与感谢声交织,让百年医馆满溢“杏林春暖”温情,切实解决群众健康问题,搭建起中医药服务与民众需求的桥梁 。实践团准备自制艾草锤、代茶饮等养生制品,现场教授制作方法,让群众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华侨陈先生感慨“在异国最想念中医调理,义诊感受祖国温暖”,生动展现文化共情。让岐黄仁术持续温暖更多人,助力中医药文化弘扬与健康服务普及 。
在实践的交流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系列前沿且极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分享。它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并非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冲击与解构,而是为我们 “研究病的人” 提供了更为精密、强大的工具。深入挖掘人体健康与疾病背后隐藏的规律,为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与预防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反思,明确未来方向:这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沉浸式触摸中医药文化脉络,从药材种植采收的实操,到扁鹊故里医祖精神的体悟,再到义诊服务传递仁术温度;还让我们触摸到中医药与科技交融的脉络,从数字化典籍库中古籍条文的智能检索,到九体展厅里体质检测的互动体验,再到双方院校学术思想碰撞的岐黄求新。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交融,中医与科技的互通,使我们深刻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厚重底蕴与时代价值,坚定了传承创新中医药的信念。科技从来不是中医的对立面,而是让中医智慧更好服务民众的桥梁,正如古代医者怀揣 “大医精诚” 之心行走四方,如今的我们借助科技力量,能将这份仁心仁术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
展望未来,“医脉岐冀”实践团将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实践,不断探索传承与创新之路,让古老智慧在服务社会中焕发新生,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