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新农人”到“兴农人”的烟叶致富路

2025-07-31 15:18:1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高坪乡那丘村的烤房内,谭卫生正小心翼翼地将烤好的烟叶从烤架上卸下。辛苦劳作,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脸上也沾满了灰尘,却掩不住那踏实而满足的笑容。谭卫生,这个名字在那丘村可谓是响亮至极

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高坪乡那丘村的烤房内,谭卫生正小心翼翼地将烤好的烟叶从烤架上卸下。辛苦劳作,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脸上也沾满了灰尘,却掩不住那踏实而满足的笑容。

谭卫生,这个名字在那丘村可谓是响亮至极,不仅仅因为他带领大家种植烤烟致富;十几年来,他也是被村民深深信赖的村医。在盛夏的烈日里,冷冽的寒冬中,亦或是风雨交加的夜晚,都可以看见他提着药箱匆匆奔走在山间路上的背影;他如同寒夜里不灭的灯盏,早已是村民值得信赖的依靠。

谭卫生给大家测量血压

未曾想到,年过五旬,他竟在熟悉的故土上迎来如此转折——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这位曾以药石解除身体疾苦的医生,在穿上白大褂的同时,也换上了农装,以另一种方式带领乡亲们奔向幸福生活。

然而,从手拿银针到专业的烟叶生产,这转变谈何容易?初始,在面对怎么种植烟叶时,他也是一筹莫展。所幸,湖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为他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手把手教他如何种植烟叶。有了技术支持,谭卫生骨子里那份“不做则已,做必求精”的倔强被彻底点燃了。从翻耕到起垄,从移栽到培土,他如研习医典般一丝不苟地研读着“三深两高”的种烟规范。技术员传授的每一项要求,他都严格遵守,在田垄间反复丈量、比照,如同当初配制一味味药剂般审慎。烟苗初栽时节,他一有空闲就钻入烟田,发现一株烟面呈现不同迹象,立马向技术员讨教原因,询问解决办法。那近乎执拗的专注,最终让烟叶回报以蓬勃生机——当碧绿壮实的烟株铺展于丘野,连那些种了一辈子烟的老把式们也不禁啧啧称奇,纷纷竖起拇指:“谭医生这烟田,倒比我们这些老家伙侍弄的还要精神!”

科技的力量也由谭卫生率先引至这片古老田畴。最开始,打药、施肥都是由人工进行,效率低且雇人成本高。当时,村里的农机合作社新购买了两台大型无人机用于田间作业。因不熟悉新设备,老烟农们不敢尝试。有人对着那嗡嗡作响的“铁鸟”摇头:“这冷冰冰的家伙,能有人手精细?”他在跟着技术员实地考察了喷洒效果后,毅然决定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飞控屏幕清晰显示着均匀喷洒的药雾,作业效率比人工高出数倍而成本却大幅降低的结果明明白白摆在眼前,老农们黝黑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信服的笑容——这笑容,是对科技兴农最朴素的礼赞,亦是对谭卫生敢于先行那一步的深深认同。

无人机在田地里撒药

谭卫生的目光,始终未曾仅仅局限于自己九十亩烟田的边界。他深深懂得“一人富不算春,只有群芳吐蕊才能春满园”。在种植烟叶后,他长期雇佣村里十位留守劳力,一年下来,每人能稳稳拿到八千多元收入。村民尹大姐,年过60,在外已经找不到临时工作,收入微薄。在今年2个多月的劳作期,每天150元,收获近万元,粗糙的手微微颤抖,只反复念叨:“没想到,老了老了,在家门口还能赚这老多钱!”笑容在她沟壑纵横的脸上绽放开来。更令人心头温热的是,他主动带领十余户村民一起种烟。从育苗移栽到烘烤分级,无论谁家烟田有了疑难杂症,他总像当年背着药箱出诊一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村民李大哥的烟苗突发花叶病,他二话不说,拉着技术员一头扎进他的烟田,对烟叶进行及时救助。同时告诉其它烟农注意防范。李大哥感激地说:“谭医生不光治人的病,连这烟苗的‘病’也一块儿给治了!”

谭卫生正在把烤好的烟下炕

烤房里的烟香尚未散尽,谭卫生心中已描摹起另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他准备在今年烟叶采收完成后,联合村中种烟户及更多普通村民,进行高山油菜苔的种植。只待最后一炉金叶出炉,便要拔除烟杆、深耕沃土,将那孕育着油光的种子,连同对未来的热望一并深深播下。

夕阳熔金,为那丘村绵延的山峦镀上温暖的轮廓。昔日那个背着药箱跋涉于山间的身影,如今已稳稳扎根于泥土深处。他以医者的仁心与农人的勤勉,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开掘着希望的泉眼——那流淌而出的,不仅是烟叶的金黄与菜籽的油润,更是那被共同致富梦想所照亮的、无数乡邻眼中踏实而滚烫的光芒。

从悬壶济世到沃野耕耘,从“新农人”到“兴农人”,谭卫生以躬身大地的方式,写就了一部充满泥土气息的振兴诗篇。田畴之上,每一个被汗水浸润的日子,都在无声地孕育着破土的力量:这力量不仅让作物拔节生长,更让困顿的生活节节向上,最终将新时代的希望,播撒成漫山遍野触手可及的金黄。

「作者:余佳龙」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