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河北省武强县西复兴村的土地上,处处透着生机与活力,田野间的绿意连绵不绝,勾勒出乡村特有的鲜活景致。在这希望的季节里,一支荣获“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称号的队伍——河北省武强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工作队,用真心真情真帮扶,为西复兴村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紧急救援彰显担当本色
“自从孙艳萍在我这里拿了退烧药,都三四天没见着出门了,她家大门一直锁着,会不会出啥事儿了?”村卫生院孙大夫的一句话,让正在村里走访的工作队队长赵顺利心里咯噔一下。孙艳萍的老公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她一个人居住,这突然没了动静,确实反常。
赵顺利立刻带着队员王洪志赶往孙艳平家。院子大门紧锁,透过门缝往里看,院里静悄悄的不见人影。两人隔着门喊了几声,始终没人应答。赵顺利当机立断决定翻墙进去看看,他让王洪志在一旁接应,自己踩着墙根的砖垛,小心翼翼地跳进了院内。
推开屋门的瞬间,只见孙艳萍躺在床上,脸色发青,已经失去了意识。赵顺利赶紧上前试探鼻息,发现还有微弱呼吸,他立刻喊来王洪志:“快!赶紧送医院!”由于送医及时,经过紧急抢救,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多亏了工作队惦记着我,不然我这孤老婆子怕是就没人发现了。”康复出院那天,孙艳萍拉着队员们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图为工作队队长赵顺利到村民家中走访)
这样的紧急救援并非个例。驻村以来,工作队始终把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挂在心上,定期上门走访探望。无论是深夜送突发急病的村民就医,还是帮助受伤的村民联系治疗,他们总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手套加工编织增收蓝天
走进63岁的村民巩敬霞家中,她正坐在缝纫机前娴熟地制作劳保手套。只见她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副结实耐用的劳保手套就完成了。“在家带孙子还能月挣1000多,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巩大姐笑着说。
(图为村民巩敬霞在编织手套)
这个让留守妇女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产业,是工作队精心培育的“庭院经济”。通过深入调研,工作队发现村内留守妇女较多,适合发展手工业项目。经过多方联系,最终选定了技术要求低、市场稳定的劳保手套加工项目。
由工作队联系上级资金,帮助村内购买7台缝纫机,同时联系手套加工企业,采取“企业下单+农户生产”的模式,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技术培训,村民可以选择在集中工坊生产,也可以领料回家加工,这种弹性工作制深受村民欢迎。
环境建设提升幸福指数
傍晚时分,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新建的健身广场。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玩耍,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几位大姐跟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个堆满杂物的废弃坑塘。
(图为西复兴村新修建的健身广场)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也要让村民住得舒心、过得开心。”工作队队长赵顺利指着村口新修的休闲广场说道。近年来,工作队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对村内3处垃圾坑塘进行彻底治理,修建生态护坡,周边种植绿植;完成全村200余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彻底解决“夏天蚊蝇乱飞、冬天寒风刺骨”的旱厕时代;安装30余盏智能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内主干道和巷道照明全覆盖;建设200平方米多功能健身广场,配备10余套健身器材,重新平整地面。
最让村民称道的是村里成立劳务合作社,优先安排脱贫户参与人居项目建设,既改善了村内的环境,又增加了个人收入,如今,村里环境美了,村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现在的生活和在城里一样干净方便,连城里回来的孙子都夸好!”村民孙铁蟒老人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不是攻坚战,而是持久战。”工作队第一书记赵顺利望着村里的新变化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工作队正谋划着更长远的发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驻村工作队将和村民们携手并肩,共同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田彤辉 周舒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