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学子深耕野菜沃土 科普文化双翼“香”约振兴

2025-07-29 16:09:1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7月18日至23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秾情野簌,香约振兴”社会实践团,立足乡土野菜资源禀赋,以“金陵草木味,知野养身心”为主线,深入南京市高淳区汶溪小学,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

7月18日至23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秾情野簌,香约振兴”社会实践团,立足乡土野菜资源禀赋,以“金陵草木味,知野养身心”为主线,深入南京市高淳区汶溪小学,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本土野菜价值挖掘,通过“田野课堂”科普教育、野菜文化体验、野菜衍生产品开发、创新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等多元形式,将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致力于提升公众对乡土野菜及绿色农业的认知,探索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香”动力。

实践团成员精心策划,将生命科学的奥秘融入多彩课堂,化身科普先锋,设计推出“植物多样性探秘”、“芳香植物奇遇记”、“环保酵素实验室”、“植物标本工坊”、“野菜课堂”等系列课程。

野菜探源:课堂田野识“金”草

“同学们,看这片锯齿状的叶子,它就是田间常见的荠菜,味道鲜美还富含营养。”在汶溪小学的“野菜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丁烨聪正带领孩子们辨识野菜。孩子们仔细对照着手中的“野菜图鉴”,观察荠菜、马齿苋、蒲公英等常见野菜的叶片形状、脉络特征。

“田野课堂”的设计紧密围绕团队目标。成员们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野菜科普手册和互动教具。成员丁烨聪向孩子们系统讲解了高淳地区常见野菜的分布、生长习性、营养价值及安全食用知识。“蒲公英不仅是野菜,它的根还能泡茶,有清热的作用。”孩子们认真记录,眼神中充满对身边草木的新奇。成员们还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简易的野菜标本和观察笔记。“以前看到这些草都不认识,现在知道它们都是宝,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四年级学生小林(化名)兴奋地说。这堂课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关注乡土资源、珍视自然馈赠的种子。

文化寻根:草木印记承古韵

实践团深知文化传承是野菜价值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田野课堂”的互动体验。

“植物拓染工坊”里,在成员刘语莫指导下,孩子们将野菜叶片和花瓣背面朝上铺在棉布上,覆盖透明胶带固定。清脆而有节奏的敲击声随即响起,汁液浸染布料,清晰的叶脉纹路和花瓣轮廓逐渐显现。看着自己拓印出的苋菜图案,六年级学生小静(化名)感叹:“原来我们身边的野菜,也能变成这么美的艺术品!”刘语莫解释道:“植物拓染是古老的技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认识野菜的食用价值,更能感受到它们承载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智慧。”

“扭扭棒绒花”课堂则赋予传统工艺新的表达。成员们启发孩子们用色彩缤纷的扭扭棒,创作以植物花卉为灵感的手工作品。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制作出象征“生生不息”的蒲公英绒花球、寓意“健康”的马齿苋小花束等。三年级学生小宇(化名)捧着自己做的“荠菜花”说:“我想把它送给种菜的爷爷,谢谢他给我们好吃的菜。”这些融合了乡土元素与现代创意的作品,是野菜文化在童心中生根发芽的生动见证。

科技问道:田间地头谋“香”业

为深挖野菜产业潜力,实践团成员在开展“田野课堂”之余,深入高淳区多个野菜种植基地和农户家中走访调研。“我们走访的目的,正是为了解产业现状、倾听农户心声,思考如何将野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升级。”成员们结合课堂实践和调研所得,着手梳理本地野菜资源图谱,并计划撰写调研报告,为后续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主题研学活动、开发野菜深加工或文旅融合产品提供依据,助力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村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实践团创新性整合“野菜资源开发-生物地膜应用-野菜酵素还田”模式,探索一条集资源利用、污染防控、土壤修复、产品增值于一体的绿色循环农业雏形。团队研制生物可降解膜以农业废弃物(马铃薯皮、秸秆纤维素等)作为原料,可以成为传统PE地膜的替代。团队研制野菜酵素(指利用野菜、果蔬残余等有机物料,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产生的富含酶、有机酸、活性小分子肽、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混合液体)为耕地保护提供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案。

在深入贯彻“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可降解生物地膜与野菜酵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效破解“白色污染”和土壤退化两大顽疾,保障耕地健康这一“食物生产命脉”安全,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承载压力。

沃野“香”约:播撒希望助振兴

汶溪小学书记对实践团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探索营,既是一次生动的科学启蒙,更是一场融合生命教育、环保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践课堂。我坚信,在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团队的精心浇灌下,孩子们心中已悄然种下科学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实践团负责人进一步阐释了团队实践的深远意义:“‘秾情野簌,香约振兴’的核心,是立足生命科学专业,深耕乡土野菜这一特色资源禀赋。我们通过科普教育提升认知,通过文化体验传承内涵,通过科技调研探寻路径。最终目标是希望加深社会大众,尤其是下一代,对野菜资源价值、绿色农业和饮食多样性的理解,为促进食品营养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让野菜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香’产业。”

据悉,该团队将持续整理高淳野菜调研资料,完善科普素材与研学方案,并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及企业沟通,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他们期望以野菜为媒,持续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注入南农学子的青春“香”动力。(南京农业大学 王思煜)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