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芜湖,从镜湖开始

2025-07-29 13:10:07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赭山松林,镜湖便睁开了它翡翠色的眼睛。这座占地230亩的城中湖,像被时光遗忘的碧玉盏,盛着鸠兹古城两千年的晨昏。湖面升腾的雾气中,隐约可见当年孙权在此操练水师的旌旗,与如今晨跑者耳机里流淌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赭山松林,镜湖便睁开了它翡翠色的眼睛。这座占地230亩的城中湖,像被时光遗忘的碧玉盏,盛着鸠兹古城两千年的晨昏。湖面升腾的雾气中,隐约可见当年孙权在此操练水师的旌旗,与如今晨跑者耳机里流淌的电子乐奇异地交融。对芜湖人来说,镜湖从不是旅游攻略里的网红景点,而是刻在DNA里的童年坐标。

影里的前世今生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芜湖蓄水为塘这就是镜湖最早的样貌。明朝时,吕坤带着人修了十里柳堤,现在迎宾阁边还能看到三棵岁以上的老柳树,树皮皱得像青铜器上的花纹。青石路上深深的车辙印,是当年乾隆年间米商运粮时马车压出来的——那些装满芜湖米的麻袋,在汉口码头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最有趣的是湖心亭的飞檐和远处轻轨在波光里碰面,老房子的琉璃瓦和新列车的流线造型隔空对望,就像一幅古画和现代插画突然合在一起。

四季风物的千姿百态

春天这里的柳树总是最早发芽,嫩枝点水画出一圈圈涟漪,把冬眠的小鱼都惊醒了。夏天晚上湖边卖莲蓬的老人递来荷叶包的红菱,剥开时的一声,满鼻子都是水和荷花的香味,老茶客说这和一百多年前《芜湖县志》写的完全一样秋天起雾时,步月桥像水墨画一样淡,画素描的学生故意把古塔和现代高楼画在一起,铅笔沙沙声中藏着穿越时空的密码。冬天下雪后,干枯的荷叶梗在冰面上画出抽象线条,冰面下鲤鱼们正摆着尾巴,等着春天来量距离。

市井长卷的烟火气息

清晨的镜湖总是热闹的。天刚蒙蒙亮,环湖路上就挤满了人——这边是穿着练功服的老人家,手里的太极剑甩得银光闪闪那边是赶着送早餐的外卖小哥,电动车嗖地窜过去,车尾灯在晨雾里划出一道红痕。两拨人擦肩而过,像两条不同时代的河流在这里打了个照面。

柳春园的茶摊早支起来了。几个老茶客捧着紫砂壶,一边嘬着茶,一边念叨着:当年芜湖码头,那才叫热闹!壶嘴里冒出的热气里,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轮船的汽笛声。

镜湖就像个脾气特别好的老朋友,什么样的热闹都能接得住。白天大妈们在这儿跳广场舞它不嫌吵,老爷子们下围棋的落子声它也听得津津有味。湖面像块大镜子,一边照着现代写字楼的玻璃外墙,一边还记着古代诗人写的漂亮诗句。

晚上最后一班轻轨开过时,车灯的光倒映在湖水里,碎成一片星星点点。这些光慢慢沉到湖底,第二天又变成新的阳光——就像八百年前,在湖边念书的小孩子用毛笔蘸湖水写字时,早就把整座城市的影子都写进诗里了。

未来之镜的无限可能

现在芜湖正在建设智慧文旅项目,可能包含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的引入,通过文物建筑二维码导览、历史文化展等陈列方式,推动文旅与科技相结合。当智慧路灯随季节变换投射不同诗词光影时,镜湖已成为理解芜湖半城山半城水城市密码的终极解码器。这里既保存着徽商贾而好儒的精神胎记,又孕育着“长江第五城”的科创基因,恰似湖面永远保持平衡的倒影——上半是历史,下半是未来。

镜湖作为芜湖的城市文化客厅,正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这座承载两千年历史的城中湖,如今已成为解读芜湖城市气质的立体画卷。或许你在热搜上从没见过镜湖的名字,但问问任何一个芜湖人,他准能给你画出这样的地图:从老海关钟楼往东走300米,闻到虾籽面混着蓝湾咖啡的香气,听见广场舞音乐里夹着围棋落子的脆响,你就站在了城市的心脏位置。这里没有黄山的云海奇松,没有徽州的人潮如织,但当你看见晚霞把湖面染成鸠兹铜镜的颜色,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说——读懂芜湖,从镜湖开始。(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夏庆元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