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奉化溪口镇一家寻常的粮油小店,每日下午四点,一个贴着“退伍军人义务理发店”的角落准时亮起温暖的信号。67岁的张成苗老人手持剃刀,目光如炬,剪刀在花白的、黝黑的发丝间轻盈跃动——这方寸天地,无声传递着小镇最朴素的善意。
图为老张正在为退伍军人理发
张成苗曾是农场部队的卫生员。部队不仅赋予他利落的手艺,更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熔铸为生命底色。退休后,当同龄人安享闲适的退休生活时,他却在自己小店挂起“免费为军人理发”的招牌,他奔走过当地的环卫站、消防站、退伍军人事务局,希望通过向这些组织免费提供手艺服务,来做好自己的公益,重新在烟火人间找到了坚守的“哨位”。
然而公益之路并非坦途。起初,军人们出于客气不愿登门,相关组织也提出付酬劳被他坚决拒绝。退伍军人事务局后来特意为小店做了“免费为军人理发”的醒目广告字;宁波市奉化区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吴继鄞得知了老张的善举,主动为老张开展终端焕新改造,有了洁净的殿堂和“吆喝”的口号,公益之路也渐渐打开了局面。但老张心中“服务”的边界,却并未就此停止延伸。
当生活拮据的老人犹豫询问“真的免费?”时,他欣然应允;汗流浃背的工人带着疲惫进店,他立刻放下饭碗起身服务。服务对象悄然扩展至老人、困难群众甚至游客。面对年轻人对“老派手艺”的疑虑,他自备两套工具:“讲究版”与“实用版”,连一次性用品都默默备齐——这是他对每位推门者无声的承诺。
图为老张仔细地清洁着理发工具
妻子唐阿姨是公益长路上最温情的注脚,她默默清扫碎发、递送工具,无言地支撑着丈夫。张成苗在小区从事的保洁工作,也因这份坚持得到物业支持——随时可离岗为需要理发的人敞开“哨位”之门。儿女的认同与协助,更让这份朴素奉献成为全家共同守护的灯火。
图为老张和唐阿姨
对张成苗而言,手中这把剃刀,正是他永不褪色的军功章——它在平凡生活中延续军人荣光,在温暖他人时确认生命不息的价值。他用最朴素的工具践行着最深刻的誓言:服务人民,永不退伍。
那隔板围起的小小理发角,是溪口镇街头一束无声却明亮的光。剃刀滑落,碎发飘下,带走的何止多余烦恼,张成苗以永不生锈的军人本色,在烟火人间里,日复一日雕刻着温暖与尊严的形状。这样的光,正静静照亮更多角落。(章丹生、吴继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