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7月18日至22日西北民族大学赴礼县中坝“秦源雅言”推普专项实践团10名师生走进礼县中坝镇,开展系列推普实践活动。通过开设雅言课堂、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电商助农直播等形式,为当地中小学生以及村民搭建起学习普通话的平台,用青春力量为乡村语言建设注入新活力。
7月18日下午15时, 西北民族大学实践团的10名师生来到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在甘肃省礼县秦文化博物馆开展"从秦人统一文字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专题讲解,将推普与历史教育结合。该博物馆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镇秦人广场,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带领师生们依次参观了馆内各个展厅,通过以秦公鼎为代表的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和现代的展陈手段,深入了解秦文化从兴起、发展到壮大的历程。此次参观学习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文化知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走出校园、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宝贵机会。
古村新语,推普架起连心桥。7月19日上午10时,西北民族大学推普助力乡村“秦源雅言”实践团在中坝镇林沟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年书记、吴副镇长等负责人开展对接活动。会上,镇领导介绍了中坝镇基本情况、语言环境及推普需求,实践团汇报了前期筹备的推普活动方案。双方围绕活动安排、资源协调等细节深入沟通,明确将以中小学师生、村民为重点,通过培训讲解等活动推进工作。此次对接为实践团后续开展推普活动理清思路,双方将携手助力当地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服务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艾草飘香传千里。7月19日下午14时,实践团走进礼县中坝镇秦邑臻艾草企业生产园区,开启参观学习之旅。实践团成员在企业负责人引导下,并展示了其艾草相关产品和现代化生产产线。实践团对当地的艾草产业有了一定的认知。在交流环节,实践团与企业探讨普通话推广对产业的助力,如直播销售、对外合作洽谈等场景下,标准的语言能拓宽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成员们还分享语言传播技巧,为企业员工提供发音纠正等语言培训建议。此次参观让实践团深入产业一线,后续将结合推普专长,为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活力。
7月20日上午9时,实践团在中坝镇林沟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当地中小学生开设雅言课堂。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小朋友讲解推普的课程,通过普通话趣味数学融合语言与知识,趣味录音让学生在记录中练表达,通过绕口令和朗读文章强化语感,再通过“画画梦想家”的内容鼓励孩子用普通话描述作品。林瑞小朋友表示:“这次的学习纠正了普通话的发音,对以后的学习了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在互动中提升普通话能力。此次活动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为乡村推普注入活力。
科技助农,智慧点亮“乡振路”。7月20日下午3时,“秦源雅言”实践团来到礼县中坝镇苹果园,开展电商直播助农活动。直播中,实践团成员用标准普通话向网友介绍当地苹果的种植环境、品种特色及营养价值,还现场演示采摘过程,与果农互动讲解种植技巧。网友纷纷留言咨询,询问特产购买方式。此次活动既推广了普通话,又拓宽了特产销路,实现“语言+电商”双助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果农们表示,希望今后多开展此类活动,让家乡特产走出大山。
7月21日早9时,实践团手持普通话宣讲手册,穿梭于林沟村的“大街小巷”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工作,实践团成员与村民用通俗的普通话了解家庭语言使用习惯、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及学习需求,用脚步丈量留守儿童的“心愿清单,细致填写调查问卷。成员们鼓励孩子用普通话表达想法,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儿童成长。
此次推普助力乡村实践活动,不仅为村民带来了语言学习的便利,更成为文化传播与情感交流的桥梁。团队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纽带。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发力,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时代新篇章 。(西北民族大学:谢梦瑶 宋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