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起千年韵,灯传万代情。”2025年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文化馆,在省级非遗芦山花灯传承人杨虎的带领下,深入探寻这一千年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亲身体验花灯表演技艺,上演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杨虎与团队全体成员的合影
杨虎为团队讲解花灯相关(安徽师范大学 钱一凡 提供)
守艺困境:当传统遇见现代挑战
谈及传承现状,杨虎坦言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青年群体外出务工和对花灯兴趣减弱导致传承断层,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支持有限。但花灯宣传部创新性地将时政宣传融入花灯表演,创作禁毒、防火等主题段子,推动非遗“破圈”传播。“作为芦山花灯的传承人,看见花灯融合短视频、在‘学习强国’上播放,我很欣慰,因为这是大众认可我们的表现。”杨虎说。杨虎特别提到,希望年轻人积极主动地宣传和了解非遗文化,“非遗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鼓励大家深入探索,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只有真正了解和热爱,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青春接力:大学生化身“临时学徒”
在传承人杨虎指导示范下,队长李宗慧身着旦角幺妹子传统戏服,手执折扇学习基本步法,诠释了幺妹子的娇羞灵动;队员陈俊杰头戴草帽,挥舞蒲扇,将花鼻子的诙谐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团队全体成员上台体验芦山花灯的经典剧目,在文化馆展厅内,队员或举扇或握拳,构成了一幅传统千年非遗与现代青春力量相结合的生动画面。
杨虎指导队员学习芦山花灯(安徽师范大学 陈荣珍 提供)
团队全体成员上台学习芦山花灯(安徽师范大学 钱一凡 提供)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非遗保护的时代意义。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采风,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觉醒。在体验花灯表演的过程中,他们读懂了传统艺术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在采访传承人时,他们感受到文化坚守者的匠心精神......当青春与非遗相遇,传统不再是遥远的记忆,而成为可以触摸的现实;创新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化作具体的行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证明:只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千年非遗定能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陈荣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