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进畲乡,语绘振兴景:航音学子金竹行赋能新篇

2025-07-23 14:10:2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心相印,语相通,共筑畲乡振兴梦! 6月30日,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乡遇美好”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乐安县金竹畲族乡,以“推广普通话+文化传承+产业助农”的创新模式,用语言筑桥,为

心相印,语相通,共筑畲乡振兴梦! 6月30日,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乡遇美好”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乐安县金竹畲族乡,以“推广普通话+文化传承+产业助农”的创新模式,用语言筑桥,为畲族文化的传承发扬与乡村的繁荣发展铺设新路,开启了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深入畲寨,解码语言密码

抵达金竹畲族乡,调研组成员即刻深入村落,围绕“红色文化认知度”与“普通话普及现状”展开田野调查。与畲族长者们促膝交流,一个鲜明的语言图景浮现:得益于电视、广播等媒介的长期熏陶,村民们普遍具备一定的普通话听力理解能力,然而在日常主动表达与交际中,方言仍是绝对主角,呈现出显著的“能听懂、少开口”现象。更深入的研究发现,方言差异在红色文化传播中造成了不容忽视的“信息损耗”,珍贵的记忆面临失真风险。面对沟通壁垒与发展渴望,畲乡村民展现出了强烈的主动性——调研数据显示,高达65%的受访者明确表达了“希望系统学习提升普通话水平”的意愿,渴望更自信地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舞台。普通话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他们连接厚重历史记忆与崭新发展机遇的关键纽带。

“蓝天”课堂,撒播规范语种

午后的金竹畲族乡人民政府会议室,化身为充满活力的“蓝天小课堂”。实践团成员们匠心独运,将普通话教学巧妙融入“歌曲+舞蹈+礼仪+安全”的多元趣味课堂。合唱《上春山》时,队员们耐心细致地引导畲族儿童字正腔圆;教学《小美满》舞蹈,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同步分解着每一个动作;礼仪小课堂中,站姿坐姿的规范与清晰得体的语言表达相辅相成;防溺水安全教育则通过生动的情景对话,让孩子们在积极参与中牢牢掌握安全知识及标准用语。欢声笑语间,规范的语言种子悄然播撒在畲乡孩子的心田。

工坊探路,语言赋能“山珍”

走进金竹畲族乡特色黑笋干加工厂,实践团的目光聚焦于“语言如何助力产业腾飞”。看到包装上精美的“畲乡珍品”双语标签,团队成员敏锐指出:“直播带货若能辅以标准的普通话解说,必将为这些优质山货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菌菇烘干车间,队员们主动用普通话与经验丰富的畲族工匠深入交流,将“杀青—晾晒—烘焙”等独特工艺的关键环节,精准转化为易于传播的规范话术,为后续开展电商直播助农行动,储备了极具价值的专业语言素材。

“村晚”交响,语韵点燃乡情

夜幕低垂,金竹畲族乡文化广场华灯璀璨,“蓝天村晚”文艺汇演盛大开场。普通话成为当晚最动人的纽带:饱含深情的普通话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激荡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激昂澎湃的《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引发全场畲汉同胞自发的大合唱。手机汇成的星光与雷鸣般的掌声交织辉映,这一刻,推普实践的点点星火,已化作照亮畲乡文化振兴前路的璀璨光芒。

此次乐安金竹畲族乡之行,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学子以国家通用语言为媒介,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了一幅“语言贯通促产业兴旺,文化传承助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从深度调研到趣味课堂,从产业工坊到乡村舞台,标准的普通话如同一把“金钥匙”,正在解码畲乡发展的新密码——它连接着畲族宝贵的传统智慧与现代发展的澎湃浪潮,让独特的民族文化借助规范的语言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这份由青春书写的“推普”答卷,正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一股“语”众不同的澎湃新动能。(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团委:张志康 张梦涵 王佳琳)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