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卷包车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一线队伍,他们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专注似鹰,动作干练利落,举手投足间依然保留着军营磨砺出的独特气质,他们就是车间里光荣的退役军人操作工群体。
昔日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今朝驾驭机台匠心筑梦。褪下的是戎装,永不褪色的是军魂赋予他们的忠诚、担当、严谨与坚韧。赵炳新、丁琪、王红胜,正是这支“生产铁军”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紧密围绕“率先争创行业一流”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扎根一线生产岗位,以另一种方式续写着军人的荣耀,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赵炳新——疑难故障的“急先锋”
军中退役的赵炳新,在生产一线工作已三十余年。他从最基础的装箱工开始干起,一步步走上机台操作工的岗位,从老款包装机升级至如今的超高速智能设备,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
技术过硬,“手到病除”是基本要求。在高速运转的包装机组区域,设备正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将一支支卷烟精准地裹入铝纸、外包、封口、成条。任何微小的卡顿或偏差,都可能影响整条生产线的节奏与产品质量。赵炳新始终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极高警觉性,他身形稳健,目光如炬,紧盯着面前这台庞大的包装设备。
“呼叫维修工,呼叫维修工。”“收到,马上过去!”超高速包装机在生产保供关键时期突然出现异响,赶到生产现场的赵炳新察觉异常后,第一时间按下停机按钮,避免故障进一步加剧。同时,他回到设备旁,沉着分析故障特征:五号轮入口折叠异常,盒皮传输卡顿、振动明显。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他判断可能是传动皮带与压轮磕碰造成噪音,属于机械摩擦的典型故障。赵炳新没有犹豫,他立刻从工具箱中取出螺丝扳手,对间隙进行微调。在他的精准调教下,设备运行恢复正常,机器转动声恢复平稳,这一系列操作,耗时不过十余分钟。为了确保问题被彻底解决,他还配合维修组和电工组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清理,进一步提升稳定性。经过多次试运行确认,设备恢复到故障前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很快追回产量,完成当班原定目标。
赵炳新正在维修生产设备。
赵炳新在此次故障处理中,所展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还有军人般临危不惧、善战善胜的品质,面对挑战,他依旧是最可靠的“急先锋”。
丁琪——卷烟质量的“守护者”
卷烟区域是整个生产线的“心脏”,其运行精度直接决定着产品最核心的质量关,而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卓越,是“黄金叶”品牌声誉的基石。
在产品生产现场,丁琪目光如炬,指尖轻触刚下线的产品,感受着每一处细微的纹理与紧实度。这位曾在海南消防部队服役的退伍兵,如今在卷包车间,将消防员特有的警觉性与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转化为对产品质量的极致把控,成为了生产过程中令人信赖的“质量卫士”。
丁琪正在查看产品质量检测信息。
“质量就是生命线。”——这句话在丁琪心中,不仅是生产准则,更是一种本能。消防员的经历让他深知,毫厘之差可能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在火场,细节决定生死;在机台,精度决定品质。因此,他的工作台永远整洁有序,各种工具摆放得如同消防装备般井然有序。每天开机前,他必定提前半小时到岗,逐一检查设备参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最佳状态。
丁琪对质量的把控近乎苛刻。他习惯每隔15分钟随机抽取产品,测量圆周、长度,电子秤复核重量,指尖轻捻检查紧实度,甚至迎着光线观察切口是否平整。一次夜班,在国产超高速设备的生产线上,他敏锐察觉到产品的分切处偶有细微的毛刺,这种瑕疵在常规抽检中几乎难以发现,但丁琪没有放过。他立即停车检修,锁定问题根源:切割刀片的磨损导致切口光洁度波动。问题解决后,他主动记录下这一案例,并在交接班时分享,提醒其他操作工关注类似隐患。
“消防员要防患于未然,我们搞质量的也一样。”丁琪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不仅严格执行工艺标准,更善于从细微处预判风险。车间引进新进口超高速设备时,他率先摸透设备特性,并总结出“三查三对”操作法——查参数、查原料、查环境,对标准、对记录、对成品,这一方法如今已成为班组质量控制的范本。
从守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消防战士,到守护产品品质的质量卫士,丁琪始终保持着那份专注与执着,在机台的方寸之间,他用消防部队锤炼出的敏锐与严谨,为“黄金叶”品牌筑牢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质量防线。
王红胜——带兵育人的“好老师”
在包装机组的另一端,王红胜操作设备时沉稳有力,透着一股老兵特有的干练和可靠。作为退伍军人,王红胜不仅是卷包车间包装机操作的资深能手,更是一名深受尊敬的“师傅型”操作工,是车间里公认的“金牌教头”——一位倾心带徒育人的“老班长”。作为在部队带过新兵的老班长,王红胜深知“传帮带”对于战斗力延续的重要性,他将这份责任感和带兵智慧,完美地带到了车间机台旁,这份坚守与传承,是车间技艺薪火相传的重要保障。
王红胜带徒弟,有其独到的“王氏练兵法”。他从不简单地灌输知识或代劳操作,而是像训练新兵掌握战场生存技能一样,注重引导徒弟学会独立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看!”他指着设备某个关键部件,“仔细听!”机器运转时的声音,感受它的震动频率和变化,他要求徒弟们必须先学会“望闻问切”,诊断出“病灶”,再动手“治疗”。
王红胜在给新进职工讲解设备故障显示信息。
新进职工张彦周,第一次独立操作就遇到设备突发频繁报错“第一轮无内衬纸”,可明明有内衬纸,张彦周一时不知所措,手忙脚乱。王红胜没有立刻上前接手,而是站在一旁,用沉稳有力的声音发出清晰指令:“停机!打开挡板!重点检查传感器!”张彦周依言操作,果然发现一处极其隐蔽的内衬纸缺块儿。故障排除后,王红胜拍着彦周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记住,沉着冷静是基本功!战场上慌神要命,生产上慌神就要出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他不仅传授精湛的操作技术和故障排除经验,更将部队锻造出的铁一般的纪律意识、令行禁止的执行力、严谨的安全规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每一个年轻人。
王红胜常说:“一个人技术好,是尖兵;能带出一群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兵,那才叫真正的战斗力!”在他这位“老班长”的悉心浇灌和严格要求下,一批批青年技术骨干如同当年的新兵一样,在机台上迅速成长、淬炼成钢,成为守护车间高效、安全、优质运行的坚实后备力量和中流砥柱。
一线机台,就是老兵们新的战位;机器的轰鸣声,就是老兵们的冲锋号。他们把部队锻炼的刚毅作风,投入到卷包生产一线,将“军魂不褪色”深植设备操作之中,他们深耕细耘、执着坚守,忠诚践行着沉稳、可靠、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慕玉红 甘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