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求学过程中,除了课堂里的思想碰撞,最难忘的莫过于和同学们在操场练习飞盘的日子。
起初,飞盘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很陌生。笨拙的传接,时常跑位重叠,失误频频。但没人笑话谁,大家笑着捡起飞盘,互相喊着“再来一个”。汗水浸湿了院衫,夕阳拉长了奔跑的身影,铁塔在远处静静看着。
渐渐地,默契在一次次投掷与奔跑中滋长。明白了传盘不仅是手腕发力,更是观察队友跑动节奏的默契;明白了接盘不只是伸手,更是提前预判落点的专注。没有激烈的对抗,却需要全神贯注的配合。一个精准的长传穿越操场,队友稳稳接住的瞬间,那份无声的击掌与眼神交汇的喜悦,比任何言语都动人。
运动带来的远不止身体的舒展。它消融了课业的压力,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绿茵场上,我们不再是课堂里严谨的学子,而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奔跑协作的伙伴。每一次成功的配合,都是对“集体”一词最生动的注解。奔跑、跳跃、传递,简单的动作里,蕴含着最纯粹的快乐和信任的建立。
一张旋转的飞盘,连接着青春的身影,也旋转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关于河大马院最鲜活的记忆。它提醒我,在追求思想的深度之外,身体与伙伴协作带来的踏实和快乐,同样珍贵。这份在奔跑中收获的简单感悟,会长久地留在心底。(供稿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申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