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落在黟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大楼上,门楣上“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这十二字方针,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贯穿于每一次走访、每一次执法、每一次宣誓中的行动指南,指引着全体职工在法治烟草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普法深耕:从“最后一公里”到“神经末梢”
在黟县古黄村的法治广场上,一座崭新的烟草专卖法宣传栏成了村民驻足的焦点。这是县局(营销部)精心打造的 7 处 “法治基地” 之一。近年来,该局与古黄村等村落签订普法合作协议,将法律宣传从机关大院延伸到田间村头,在群众聚集区建起了普法的前沿阵地。
宣传栏建立只是起点,每逢重要节日前夕,县局法规人员怀抱成捆书籍,穿行于乡间小道,将精心编印的法律手册送进零售商户店堂与村民家中,像这样的“送书上门,送学到家”活动,用一本本带着油墨香的普法手册,搭起了法律与日常生活的桥梁,让法治知识真正在基层 “落地生根”。
针对零售终端这一关键环节,县局创新推出“法治宣传进终端”与“码上知法”活动。工作人员深入店铺,帮助打造法制宣传文化墙的同时在双屏机上投放自创的普法宣传页面。在学校周边商户,宣传重点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法,一句句“严禁向中小学生售烟”的警示,是法治刚性要求,更是对未来的温情守护。正如一位零售店主所言:“烟草局送来的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经营的红绿灯。” 这种“宣传有深度、引导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立体普法模式,让法治信仰在基层土壤中悄然生长。
利剑护市:捍卫每一寸纯净市场
市场监管是法治烟草的生命线。在黟县的大街小巷,专卖执法车辆频繁穿梭,执法人员身着制服,深入市场一线开展检查,他们仔细核查零售户的烟草制品,对假冒伪劣、非法串码等行为保持 “零容忍”,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购买烟草制品,请认准正规渠道”——这不仅是一句宣传语,更是县局对消费者掷地有声的承诺。每一次稽查,每一次打假打私,都在为消费者权益筑起一道坚固屏障,为烟草市场的有序运转注入法治动能。在真假烟鉴别的现场教学点,消费者张大爷感慨:“以前分不清真假,现在懂了看喷码、摸包装,烟草局把知识送到手边,我们买得安心!”
刀刃向内:锻造法治“铁军”的淬炼之路
深知“打铁必须自身硬”,县局将法治监督的探照灯同样聚焦于内部。法治监督小组应运而生,成为规范权力运行的“电子眼”。定期召开的法制教育会议不仅是工作复盘场,更是思想淬炼炉——干部职工在此总结得失、反思问题、交流感悟,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为使教育更具冲击力,县局定期组织员工走进法院、检察院,沉浸式旁听庭审,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一纸纸廉洁承诺书在郑重签署中化作无声的警钟,时刻提醒着行为的边界。一位青年员工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后写道:“高墙内的叹息是最好的教科书,廉洁承诺书上的签名是必须扛起的责任。”
法治监督更延伸至“八小时之外”。突击宿舍检查、对进出车辆驾驶员进行酒精测试……这些看似严苛的举措,实质是对职工行为全链条、无死角的规范,确保法治素养内外一致、表里如一,锻造出一支经得起检验的法治“铁军”。正如纪检组长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法治信仰的钢印,必须深深烙在八小时内外每一刻。”
如今,在黟县的乡村集市、零售店铺、法治广场,“烟草法治”的印记愈发清晰。这行字背后,是普法基地里驻足的身影,是终端店铺内细致的讲解,是稽查路上坚定的脚步,更是宣誓台上滚烫的初心——它们共同熔铸成国家利益与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坚固长城,在法治的蓝天下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