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田:一位退伍老兵的小店搬家记

2025-07-16 11:50:4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周学锋的故事,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一年,他脱下军装,回到老家罗田开起了一家副食店。二十多年来,他就靠着这方小天地养家糊口。但县城的新规划让店铺被划入拆迁范围,“关门一天就是一天损失,全家老小靠它吃

周学锋的故事,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一年,他脱下军装,回到老家罗田开起了一家副食店。二十多年来,他就靠着这方小天地养家糊口。但县城的新规划让店铺被划入拆迁范围,“关门一天就是一天损失,全家老小靠它吃饭啊!”这位老兵第一次感到茫然焦虑和无奈压在心头,小店的路该怎么走?

搬家风波,小店遇上新难题

拆房子的通知刚贴出来,周学锋就坐不住了,当兵时扛枪站岗的硬气还在,可重新找店面、搞装修、盘生意,全是没摸过的路数。“当兵的不能被困难吓趴,可这新路子,我是真踩不准点。”他对着客户经理说出了掏心窝的话,语气里满是无奈。

转机来得意外又及时。经过客户经理的沟通协调,罗田县局(营销部)“征程”志愿服务队了解到了他的难处,当晚就召集队员:“退伍老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第二天,“红马甲”们就顶着毒日头满县城转悠,一条街一条街比对人流、地段。几天跑下来,终于在凤山镇义水南路相中一间80平米的空铺面。怕周学锋心里没底,队员们没空谈大道理:“您能吃苦、讲信用,可以选择加盟“知音同行”,打造‘街上最靓的店’。”

这话像颗定心丸,周学锋当场拍板,他信了这块金字招牌,也信了自己的肯吃苦和诚信经营。一个差点关门的小店,就这么续上了命。

老店改造,亮堂门面引客来

新地方敲定,志愿服务队的行动也出奇得快。卷帘门拆下来换上透亮的玻璃门,灰扑扑的招牌换成“知音便利”灯箱。“红马甲”都化身店铺设计师,不光搬货架、摆商品,连卷烟区该放哪、酱油醋怎么排,农副产品怎么摆都替他琢磨好。

image.png

(图为周学锋加盟的知音便利店)

小店如期在义水南路重新开张,招牌灯光照得里头亮堂堂,街坊路过都要停脚:“这门头精神!看着就舒坦。” 更大的变化藏在柜台后头,客户经理给小店装上了“知音通”系统,手把手教周学锋用手机管货、扫码收款、查会员积分,他笑着说:“过去月底总对不上账,现在手指划两下,赚多少亏多少明明白白。”

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周学锋还学会了几个“新招”,在小店里添加收发快递、线上卖货、社区团购这些属性,小店里人流多了,收入也相比同期涨了。墙上的“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店”的奖牌底下,收银机吐小票的嗡嗡声,成了老兵的新号角,老店新生就这么一步步实现了。

邻里守望,老兵本色不曾改

店新了,生意好了,周学锋还是街坊熟悉的周老板,三十年过去,他退伍军人的本色一点没变。“穿上军装,我守护国家;脱下军装,诚信经营就是我的‘新战场’。”

他主动加入了义水南路的社区志愿服务队,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邻居们的需求——谁家插线板老化、热水器坏了、下水道堵了,他都一清二楚,还为独居老人免费送货上门,社区的李阿姨总念叨:“周老板每次来看我,都会帮忙检查这些,有需要就换上器件。”

小店的货架摆满了商品,但更重要的,是它成了社区的一根纽带。居民们进店不光买东西,还聊聊家常、解解烦忧。退伍不褪色,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每天的真实行动,小店从副食店变成知音便利店,变的是样子,不变的是那份踏实和温暖。

普通人的韧性往往最能打动人。周学锋的小店如今在义水南路稳稳扎根,它不再只是一间铺子,而是退伍军人坚守的缩影,这位退伍老兵的小店搬家记,不只是生意的延续,更是对生活无声的守望——那份初心,从未褪色。(袁子恒)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