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上午,“校社共治·慈善赋能”石河子市社区需求响应优化建议调研团队一行4人前往石河子63社区开展为期三天的服务实践。第一站为儿童服务站。
图为“校社共治·慈善赋能”石河子市社区需求响应优化建议调研团队在63社区儿童服务站服务掠影(慕昊供图)
据前期调研,儿童服务站面临着现实挑战:由于人手短缺,服务站的活动频次和内容受限。社区希望团队为儿童服务站设计并开展科普讲座、兴趣课堂,丰富课余生活。同时,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新发现,如部分儿童规则意识不强、娱乐方式受限、作业需要辅导等等。
团队成员在完成需求摸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团队现有资源,匹配和满足儿童需求。如,辅导孩子数学题,纠正握笔姿势,课间与儿童捉迷藏等等。
图为“校社共治·慈善赋能”石河子市社区需求响应优化建议调研团队在63社区儿童服务站教室合影(张捷供图)
特别指出,团队此次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八师东城街道六十三社区基层服务践行团开展合作。双方分工协作,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七彩课堂”。
在思想引领团史教育课堂上,孩子们大声朗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内容,赓续红色血脉;在红色歌曲识曲有奖竞答中,小朋友们踊跃举手,传承革命基因。
图为“校社共治·慈善赋能”石河子市社区需求响应优化建议调研团队在63社区儿童服务站服务掠影(慕昊供图)
“这个活动真有意思!”来自二十二中学的六年级小朋友激动地对团队成员说。
此次深入石河子63社区儿童服务站的实践活动,是“校社共治·慈善赋能”项目将志愿服务“走深走实”的生动体现。团队不仅精准响应社区需求,通过、兴趣课堂、作业辅导及游戏互动等形式,有效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缓解了服务站人手不足的压力,更在合作中探索了“校社联动”的新模式。与石河子大学法学院服务团的紧密协作,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力,共同打造的“七彩课堂”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与趣味学习融为一体,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活动不仅切实服务了基层社区,也为探索高校资源赋能社区治理、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青年力量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