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街坊注意啦!今天咱们为大家送‘法律干货’!”在辽宁朝阳双塔区北大街北塔社区广场上,朝阳市烟草专卖局的“普法小喇叭”一开嗓,便吸引了不少居民围观。
为推动法律法规走进群众身边,助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朝阳市烟草专卖局深化“法治+服务”融合,通过“送法进社区、以案释法”等形式,让法律条文更接地气、更入人心,让法律知识从“纸面”到“心间”,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社区里的“普法集市”
“阿姨您看,这包烟的激光码就像身份证,假烟可仿不了!”朝阳市局卷烟鉴别检验员罗沙沙王举着紫外线灯,现场演示“卷烟鉴宝”。居民们把家里的存货拿来“验明正身”。
图为朝阳市局卷烟鉴别检验员为消费者介绍真假烟鉴别技巧。
“要是买到假烟我可找谁去?”群众纷纷向执法人员咨询。
“别担心,您首先要保留好购买凭证,然后拨打12313举报热线。我们专卖人员会立即到场进行鉴定!”市局稽查队长张立峰解释道。
在“3·15”普法活动中,朝阳市局组织开展了这场近三个小时的“法律集市”,累计解答群众咨询80余人次,发放涉烟识别手册、反诈指南等资料200余份。一些群众离开后还特意折返,想多领取些普法资料带给家人。
这是朝阳市局创新普法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朝阳市局打破传统普法“讲授式”说教,以轻松普法的方式,通过参与群众互动,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场景,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民心。就如同一位社区群众对普法人员说:“这样的普法,我们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零售店里的“法律私房课”
“老板,您这‘代客寄存卷烟’的服务可得打住!”朝阳市局执法人员纪续指着柜台下的纸箱,用手机播放起普法短视频:“您看这位张老板,就因为帮人‘暂存’了20条烟,被处罚时肠子都悔青了...”店主看着视频,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你好,我们是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朝阳市局专卖执法人员李波和杜秀元向店主出示专卖执法证件,“老板,如果有人冒充烟草执法人员,您一定要认准执法证件,并且一定是两人共同执法才对。千万别听信骗子的一面之词。”
为增强零售户学法热情和守法经营意识,朝阳市局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专卖执法人员和卷烟营销人员结合日常走访内容,经常为零售户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和反诈骗宣传,通过播放反诈骗视频、联合公安反诈骗大队开展系列普法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讲解法律常识,避免零售客和消费者陷入诈骗陷阱。
田间地头的“法律补给站”
“小彭啊,我这地想租出去,你帮看看,这个合同有没有问题?我也不太懂。”村民刘大娘掏出一份租赁协议。朝阳市局建平县局(分公司)技术员彭飞仔细查看后指出几个风险点,并耐心帮刘大娘解释相关规定。
这样的场景在朝阳市建平、北票基层烟站已是常态。针对烟农普法需求,朝阳市局打造了“田间地头普法课堂”,组织志愿者深入烟田和农户家中,用“家常话”讲法理。
“以前觉得种地跟用不上法律,现在才知道各种法律知识无处不在,要懂法才能不吃亏。”村民李富贵说。
如今,各基层烟站所在的乡村,朝阳市局普法志愿者走进烟农家,成为了村民最信任的“顾问”。今年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已在基层农村开展普法活动6场,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人次。
手机里的“法律擂台赛”
“这道题我会!烟草专卖法里有说,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朝阳县村民张大姐举着手机,嗓门洪亮,引得周围群众也凑过来。
为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朝阳市局积极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烟草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为鼓励零售户和消费者也参与其中,朝阳市局组织法律知识骨干们成立“普法小分队”,走进零售客户店铺、走进消费者,手把手教大伙儿如何玩转这个“法律答题神器”。
答题活动进行地如火如荼,甚至有些店铺店主都成了专卖法律“学霸”。宜家便利店的王大爷戴着老花镜,每天雷打不动要“打擂”;爱购超市的李大姐一边答题,一边直接连线专卖监管员......
从社区广场的欢声笑语到烟田里的乡里乡音,朝阳市局用带着温度的创新实践,让法律法规长出“脚”,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条文条款生出“根”,扎进了群众心里。
下一步,朝阳市局将持续以民心为尺、以创新为笔,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百姓心间。(张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