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无棣县文化和旅游局坚决扛牢新时代文化使命,整合盘活文旅资源,全县文化和旅游业呈现“点亮一盏灯、光耀一大片”的繁荣景象,激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聚力实现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力。打造文化“新阵地”。全市第一个县级综合性非遗专馆无棣非遗馆建成投用,建有六个特色展厅及文创厅,展示非遗项目60项,收集展品1000余件。无棣古城博物馆建成开放,对古城历史、遗存、名人、民俗等内容的再现与还原,为游客献上了新时代文化大餐。持续提升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水平,11镇街文化站均被评为全省特级和一级综合文化站。开展文化“好活动”。组织开展“鼓舞棠棣·响彻山海”首届锣鼓大赛,举办“春意浓·民俗情·闹棣城”传统民间文艺汇演,展现秧歌、武术、腰鼓、舞狮等民间艺术魅力。以节气食俗为题材,持续开展“餐桌上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系列活动10场,高标准举办全市文化馆(站)舞蹈业务骨干培训班、廉洁文化书画活动、“庆七一晚会”广场消夏文化活动、并创作小品《有事找主任》《一米巷》、歌曲《观沧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非遗“影响力”。宗王拳、疯秧歌、韩家窑贝瓷烧制技艺、丰香园小磨香油制作技艺5个非遗项目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非遗项目绒绣第六代传承人咸胜男作为全市唯一受邀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鲁绣(绒绣)荣获第五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版权保护类金奖。在2024“山东手造·滨州精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5项。
拓展宣传引流渠道,激活文旅市场潜力。聚焦项目打造,壮大产业基础。建立健全无棣县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库,全力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程,整合县内6个文旅项目编制无棣文旅招商画册,力促项目招商引资;定期跟进千年古桑文旅康养项目及贝壳堤岛海上平台项目进展,督促企业加大建设力度;做好文旅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申报跟踪,目前2个项目成功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聚焦品牌打造,深入宣传推介。举办“2024无棣文旅走进大学校园”暨“校地共建筑梦发展”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和“5·19中国旅游日”滨州分会场活动暨“渤海首邑·雄封无棣”古城文博场馆开馆仪式。举办多场次无棣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京津冀鲁等省市200余家旅行社等文旅企业参加,有力提升了无棣旅游知名度。聚焦全域旅游,丰富文旅供给。发挥古城龙头作用,依托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日,精心策划包装文化演艺节目,打造古城景区演艺市场爆款热点。深挖文化资源,“海誓山盟‘棣’结良缘”全省婚俗改革宣传服务系列活动、吴式芬金石文化当代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特色活动在无棣古城召开,在全省、全国叫响无棣品牌。稳步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和人才队伍建设,无棣县绿洲有机葡萄专业合作社刘建民入选国家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名单,旅游项目国家级表彰实现“破零”。
激活文化基因密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次文物普查。制定《无棣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无棣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目标,形成文旅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文物普查体系。目前已完成全部行政村、社区实地调查工作,调查区域覆盖率100%;四普以来新发现文物线索65条,核查率100%;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1处,已全部完成复查,录入率97.56%;新发现文物21处,已全部完成复查,录入率80.95%。广泛开展文博活动。发挥县博物馆作用,组织开展“以史为灯、照我前行”指明灯制作活动、“探秘榫卯智慧,感悟匠心精神”榫卯桌椅手制纯公益社教活动,让群众亲身感受传统工艺,激发保护热情。举办“传承之鉴,文物之辩”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邀请鉴定专家帮助市民鉴别藏品真伪。同时,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向群众展示我县文物发展成果,宣传文物保护重要意义。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全面强化文旅领域执法监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00余家次,办理各类案件5起,办结率100%,没收各类非法出版物300余册。不断加强安全巡查工作,聚焦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对景区、网吧、KTV、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逐一排查,进一步营造安全稳定文旅环境。(无棣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