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鎏金书文脉,青春成歌助传承——南工大学子探寻金属版画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2025-07-14 12:35:47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7月2日至10日,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刀刻千年韵,‘智’生万象新"中华文化传承团的成员们先后赴连云港市付学军金属版画工作室、南京市鼓楼区积善新寓丰勤园、浦口区白马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7月2日至10日,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刀刻千年韵,‘智’生万象新"中华文化传承团的成员们先后赴连云港市付学军金属版画工作室、南京市鼓楼区积善新寓丰勤园、浦口区白马社区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直播推广、公益服务、科普课堂等形式探索金属版画非遗技艺的现代化传承路径,在社会实践中促进非遗金属版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对话匠心:指尖触摸千年技艺

团队奔赴连云港。成员们溯源雕刻艺术于孔望山摩崖造像,感受历史回响;深入探访付学军金属版画工作室,领略独特魅力。非遗大家付学军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金属版画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强调其承载的匠心与坚守。

青年传承人王烁然则分享创新理念,希望融合现代设计,让古老艺术焕新颜。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与两位传承人的交流,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实践团成员在付学军金属版画工作室学习金属版画制作工艺

直播赋能:云端焕活非遗魅力

实践团巧借互联网,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矩阵。直播间里,成员化身“非遗推介官”,生动讲解非遗金属版画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同时展示了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团队还与付学军金属版画工作室建立了合作关系达,共谋金属版画推广新渠道。为吸引更多年轻目光,实践团成员们更融入才艺展示与科普宣讲,成功将这项传统工艺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工艺,激发了新生代兴趣。

图:实践团成员在通过直播介绍了非遗金属版画

公益暖心:文化传递关怀温情

图:实践团成员在南京积善新寓丰勤园与有智力障碍人群一起做手工

实践团走进南京积善新寓丰勤园,开展了公益捐赠活动。成员们向社区智力障碍人士赠送亲手制作或收集的金属版画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带来文化的温暖和关怀。随后,随后,大家携手互动,共同体验手工乐趣,无形之中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活动不仅播撒了文化种子,也唤起社会对特殊群体的更多关注。

智趣课堂:播种传统文化自信

实践团在南京白马社区开设“智趣”非遗课堂。面向社区儿童,成员们精心设计了互动性强、趣味盎然的金属版画体验课。通过寓教于乐的讲解与实践,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感知工艺精髓与文化底蕴。课堂更创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如简单编程互动、数字化展示),引导孩子们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点燃他们对非遗与科技的双重热情,为文化传承播下创新火种。

图:实践团成员在南京白马社区开展“智趣”非遗课堂活动

此次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 “刀刻千年韵,‘智’生万象新”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金属版画这一非遗技艺为纽带,架起了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实践团深入工作室挖掘技艺精髓、走进社区开展公益科普、借助直播扩大文化影响,不仅让古老的金属版画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彩,更以 “智” 的思路探索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 既守护了刀刻间沉淀的千年文化韵味,又通过创造性转化让非遗融入大众生活,通过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生命力。

“文化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与留存,而是要在理解历史根脉的基础上,为传统技艺注入当代活力。金属版画作为承载着地域记忆与匠人心血的非遗瑰宝,其传承不仅关乎一门技艺的存续,更关乎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提及此次暑期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南工大电控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志杰介绍道。此次实践活动恰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它让青年学子成为非遗传承的 “摆渡人”,用青春力量连接古今,既让更多人认识到非遗背后的文化价值,也证明了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的强大生命力。这种 “以新载旧、以旧焕新” 的探索,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更彰显了文化传承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民族精神根基的重要意义 ——唯有让传统活在当下,才能让文明走向未来。(刘紫寒,施叶)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