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的侗族大歌穿越千年时光,在青山绿水间回荡;当神秘的鼓楼建筑群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场关于文旅赋能与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即将拉开帷幕!2025年7月3日旅游管理系“微笑文旅”实践队前往肇兴侗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密围绕文化传承、旅游调研和乡村振兴主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为肇兴侗寨寨门。吴思怡 供图
一、触摸非遗温度,传承文化根脉
实践队以非遗传承为纽带,深度感受侗族文化魅力。在侗族大歌学习中,同学们围坐于寨门下,跟随侗族大歌传承人学唱《布谷催春》,那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仿佛穿越千年的自然回响,让大家体会到“歌养心”的民族智慧。走进蜡染作坊,同学们在青布上勾勒蝴蝶、鼓楼纹样,亲手完成从熔蜡到染色的工序,看着蓝白相间的图案渐次显现,真切感受“以布为纸、以蜡为墨、以蓝为色”的匠心。
图为“微笑文旅”实践队在学唱侗族大歌。吴思怡 供图
图为“微笑文旅”实践队在学习蜡染。吴思怡 供图
活动中,团队专访了侗族大歌传承人与蜡染技艺传承人陆港春。两位传承人讲述着非遗技艺传承的故事,谈到对非遗保护的重视时:“政府帮我们建了传习所,年轻人愿意学了,老手艺就活了。”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保护非遗不仅是守护技艺,更是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
图为“微笑文旅”实践队在采访侗族大歌传承人。叶然 供图
二、立足专业所长,赋能文旅发展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团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针对肇兴侗寨旅游发展需求,团队为当地酒店从业者开展服务礼仪培训,从微笑服务标准到应急处理技巧,通过情景模拟让“以客为尊”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与景区管理方的座谈会上,同学们围绕“非遗+旅游”模式建言献策,提出“侗族大歌实景演出”“蜡染体验工坊升级”等方案,得到景区负责人的肯定:“这些建议为我们注入了新思路。”
图为“微笑文旅”实践队在开展基础服务礼仪培训。罗佳琦 供图
图为“微笑文旅”实践队在与肇兴景区管理方代表开展座谈会。罗佳琦 供图
三、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将课堂理论应用于真实场景的实践机会,更是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契机。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要在文化传承中坚定自信,在专业实践中服务社会,在红色教育中砥砺初心,在基层大熔炉中锤炼本领,为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微笑文旅”实践队在寨门前合影。冯睿琪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