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植物医生)递交招股书,准备深交所主板上市。其招股书一经披露,便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在光鲜的业绩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挑战。
(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
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压力显著
中国化妆品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国际巨头与本土品牌的激烈角逐从未停歇。根据招股书引用的Euromonitor数据,2024年度,欧莱雅集团、宝洁集团及雅诗兰黛集团分别以14.4%、7.9%和5.1%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化妆品市场前三,展现出在品牌矩阵、渠道控制力与产品研发方面的显著竞争优势。而在前十强中,中国本土企业仅占据3席,分别为珀莱雅、自然堂集团和百雀羚集团,三者合计市占率为6.3%。
植物医生在市场中的位置同样面临考验,但又有其发展空间。根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出具的研究报告,按2024年度全渠道零售额计算,植物医生排名中国单品牌化妆品店第一名。2024年,其产品零售额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国产品牌中排名第8,在中国护肤品市场国产品牌中排名第7,与本土企业相比,有一定优势。随着国际品牌不断下沉市场,以及其他本土品牌持续发力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植物医生在工艺研发、产品质量、性能功效等方面也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在品牌形象塑造、销售网络建设和营销策略设计等方面也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
单一品牌依赖度高,运营集中
植物医生长期以来重点塑造“植物医生”单一品牌,坚持单品牌连锁经营模式,这一模式集中优势力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
从数据来看,公司所有产品都集中在“植物医生”这一品牌下,没有其他品牌进行风险分流。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571.7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4,300.01万元,这些业绩全部依赖“植物医生”品牌的支撑。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难以长期维系,单一品牌意味着需要公司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相较于单品牌运营的同行企业,植物医生在应对市场波动时有较高的缓冲地带。
报告期内,植物医生的经销模式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64.63%、63.82%和63.37%。截至2024年末,植物医生品牌线下连锁门店共4,328家,其中授权专卖店3,830家,广泛分布于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市场。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经销商与授权专卖店数量增加,经销模式下不断增加的进货需求对公司的生产能力、库存管控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经销商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发持续投入
植物医生在高山植物护肤领域持续布局,2022年至2024年,品牌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7,377.39万元、7,587.63万元和6,633.45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8%、3.53%和3.08%,高度重视自身研发实力的提升。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共取得212项境内外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9项。同时,在石斛兰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上有显著成果,如创新性地将大分子石斛多糖经过专利工艺成功制取分子量更小的石斛寡糖。在化妆品行业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技术优势。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功效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将成为化妆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植物医生一直在有效提升研发实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植物医生在冲刺上市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但我们依然能够相信,植物医生能够妥善应对这些挑战,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