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墨韵留痕,千年拓印传承 ——支教团队与孩子们共解非遗密码

2025-07-09 10:57:2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封面(安徽师范大学 朱琪琪 提供)汪雯摘要:给时光以墨韵,给岁月以童真。赴铜陵东联小学支教团队开展特色铜文化拓印课程,被铜绿锈蚀的纹样,在孩童的指间重新焕发生机。铜陵的晨风中似乎还漾着千年前青铜器淬火时

 

封面(安徽师范大学 朱琪琪 提供)

汪雯

摘要:给时光以墨韵,给岁月以童真。赴铜陵东联小学支教团队开展特色铜文化拓印课程,被铜绿锈蚀的纹样,在孩童的指间重新焕发生机。

铜陵的晨风中似乎还漾着千年前青铜器淬火时的余温,东联小学的教室里,同样洋溢着孩子们对即将开始课程的热切期待。2025年7月7日上午,来自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支教团队携宣纸与蜡墨,为铜陵永丰东联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节有关“探寻铜陵之光,体验非遗拓印”的铜拓印课。

“传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曾经飞来过一只金色的凤凰,但凡它落脚的地方,地下就冒出了金光闪闪的铜矿,铜陵于是成为了被凤凰祝福过的铜宝之乡。”由一个流传在铜陵人口中的美好传说拉开课堂序幕,伴随着支教团队队长李艳冰绘声绘色地描述,小学生们对铜陵得天独厚的铜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支教队长在开场介绍(安徽师范大学 汪雯 提供)

展示完青铜器的图片,李艳冰紧接着引入此次课程的主题——“拓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拓印承载了太多深厚的意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印刷技术,相当于今天的复印机和照相机。”李艳冰展开一副拓印作品,注意到台下小学生们的目光亮了起来。

课程开始前一天,支教团队就拓印课的可操作性与安全性展开讨论,确定了更适合小学生的简化拓印流程:选用环保水性油墨与易留下印记的胶刻板,最终环节需使用刀具,为保证安全性由支教团队成员负责。

用铅笔在胶刻板刻线的学生(安徽师范大学 朱琪琪 提供)

小学生们兴致勃勃翻看印有青铜器形态卡通图片的纸张,支教团队的老师们分发下去的胶刻板更是被迫不及待垫在纸张下。通过视频小学生们简单了解了拓印的步骤,偶有遇到困难的小学生也会在支教老师的指引下步入印刻的正轨。小学生们沉浸在专心印刻中,一时之间,教室里除了支教老师教导的细微耳语声,只能听见孩子们的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

正专心描线的学生(安徽师范大学 朱琪琪 提供)

兴奋的窃窃声再度从小学生们间弥漫开,预示着小学生们的印刻工序告一段落。支教老师们走到小学生身旁,在一双双眼睛投出的殷切的目光下,细致地切割下胶刻板上小学生们的成果。见到自己几分钟前描下的形状,真正成为印在宣纸上飘散着油墨香的图案,孩子们或笑着或尖叫着掀起一声声惊叹。

支教老师指导学生(安徽师范大学 陈嫣然 提供)

“课程时间是有限的,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让小学生们产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正如支教团队成员所说,这些宣纸上的印记,或许才是非遗最生动的表现。当古老的纹样不再只是出现在玻璃展柜里的青铜展品上,而成了孩子们笔下的故事,铜陵的青铜文化,非遗传承的意义,才真的活在了下一代的记忆里。

学生拓印成果展示(安徽师范大学 林子琪 提供)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