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季带着矛盾的气候特征降临齐鲁大地。尽管累计降雨量较往年尚属充沛,但持续攀升的高温天气却让烟田陷入“生理干旱”的困境。烈日炙烤下,烟株叶片蒸腾作用加剧,即便土壤不缺水分,也难逃“干渴”危机。山东潍坊高密烟区的烟农们望着油绿却蜷缩的烟苗犯了难:“雨是没少下,可这大太阳一晒,地里比旱天还干!”
就在这片焦灼的土地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科技为刃、以服务为盾,打响了一场聚焦“抗高温、精准补水”的烟田保卫战。
热浪侵袭:烟田遭遇“烤”验
6月的高密烟区,持续35℃以上的高温让烟田拉响警报。柴沟镇徐家楼子村的烟株叶片蜷缩发蔫,正午时分的地表温度直逼50℃。尽管今年雨水总量充足,但高温强光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量剧增。“你看这叶片边缘都焦了,高温天要是补水不及时,烟株准得‘中暑’!”老烟农刘继华指着烟田,语气里满是焦急。
高密市局(分公司)迅速启动高温应急机制。土庄烟站调度会上,站长王川铺开烟田分布图:“高温期补水要打‘时间差’。砂性土壤地块用滴灌‘细水长流’,黏土地块傍晚沟灌降温,所有人盯紧‘早晚黄金时段’。”这场以“抗高温、保墒情”为核心的部署会,让烟技员们背上了装有温度计、土壤湿度仪的工具包,一头扎进了热浪翻滚的烟田。
智能补水:科技织就护烟网络
“滴……滴……”徐家楼子村的烟田里,滴灌管带在晨光中泛着银光,水珠精准落在烟株根部。80后烟农徐连坤蹲身调试智能控制器:“台技术员教我的这套‘温控滴灌’真神了!手机APP设定好,温度超过32℃就自动喷灌10分钟,既降温又保墒。”烟技员台金擦着汗笑道:“这叫‘精准补水’,就像给烟株喝‘冰镇绿豆汤’,既解渴又防暑。”
图为烟技员台金正在查看滴灌后土壤墒情
田垄间,烟技员们组成的“高温补水突击队”正分工协作:有人用红外测温仪扫描地温,有人调整微喷带角度,有人在烟株根部覆盖秸秆减少蒸发。当午后高温来袭时,已完成补水的烟田呈现出别样的生机——叶片舒展的烟株在微风中摇曳,滴灌带出的湿润土壤散发着清新气息,这套融合了物联网技术的补水方案,让传统烟田穿上了“智能降温衣”。
机井赋能:活水润苗解“热渴”
“开泵!”新胜屯村机井房里,刘继华按下开关,清澈的地下水顺着渠道涌入烟田。“今年雨水足,但高温天得靠这机井‘急救’。”他捧起井水泼向烟根,蒸腾的水汽瞬间降低了地表温度。这套今春建成的5眼机井,此刻化身“降温神器”,通过傍晚时段的循环灌溉,为60亩烟田筑起了抗高温屏障。
图为施工队在烟田附近打井的场景
“老刘,浇水得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烟技员刘桂军赶来,手里拿着土壤墒情监测数据,“你看这数据,下午6点后地温降到30℃以下,浇水才不会伤根。”他掏出手机打开小程序,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片区的温湿度曲线。“烟草公司给咱配的这套智能系统,比老皇历还准哩。”刘继华说道。
凌晨4点,烟技员们的手机准时响起高温预警推送;清晨6点,他们已在烟田测量地温,标记出需优先补水的地块;午后2点,树荫下的技术培训会上,他们用冰镇矿泉水瓶演示“温差伤根”原理;深夜10点,机井旁的头灯仍在闪烁,那是他们在调试次日的补水程序。
如今的高密烟田,智能滴灌系统如脉络纵横,机井活水似清凉源泉。这场与酷暑的较量中,科技补水的智慧与守望相助的温情,正为烟田的稳产增产编织着坚实的保障网。(作者:周大庆 解勇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