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5 年 7 月 2 日 —— 在地下深部工程领域,“安全” 与 “效率” 是永恒的关键词。成都理工大学学子荣文钲,耗时 13 年深耕技术迭代,用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地下深部工程装上 “智能听诊器”,成为该领域技术探索与突破的标杆人物 。
十三载技术迭代,筑牢深部工程安全网
荣文钲的技术探索之路,始于 2012 年本科阶段对电子元器件的钻研。他完成电子元器件选型验证,搭建基础信号处理框架,为后续研发埋下 “种子”。2015 年,第一代 “震确无误” 原型机诞生,成功验证技术方案可行性,迈出深部工程监测设备自主研发关键一步。
荣文钲本科期间隧道实习
2017 年硕士阶段,他首创检波器姿态获取技术,大幅提升设备集成度与效率,让深部工程监测更精准、高效;2020 年,创新无线同步技术与分布式结构,突破传统布设限制,为复杂工程场景提供灵活解决方案;2022 年博士阶段,AI 信号识别与处理技术融入,进一步优化数据采集精度,让 “地下听诊” 更智能;2025 年,历经工程环境全适配验证与量产工艺定型,技术走向成熟应用,形成覆盖 “创意 - 研发 - 试制 - 市场” 的 4 大核心技术体系,为深部工程安全监测筑牢防线。
荣文钲获奖
产学研融合,用实践打磨技术
教育经历与实践探索深度交织,是荣文钲的成长特色。本科(2009 - 2013)期间,他从隧道实习、器件制作起步,扎根一线积累实践认知;硕士阶段(2014 - 2017),一边研制第二代仪器、发表核心论文,一边深入压裂微震监测、岩体灾害治理现场,让技术对接真实工程需求;博士阶段(2019 - 2025),从 2400 米深地下实验室到 2000 米埋深隧道,持续在极端环境中测试、优化产品,推动 “震确无误” 系列仪器四次迭代,真正实现 “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 的技术落地。
产品实地应用
技术赋能,为深部工程装上 “智能大脑”
荣文钲的研发成果,已成为深部工程不可或缺的 “技术利器”。从电子元器件选型到产品中试熟化,四大核心技术体系覆盖设备研发全周期:“震确无误” 系列仪器,像深部工程的 “听诊器”,能精准捕捉工程隐患信号;AI 与无线同步技术的应用,让监测更智能、部署更灵活,助力工程团队提前预判风险、优化施工方案。这些技术不仅在学术界引发关注,更在实际工程中发挥实效,为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深耕不辍,奔赴技术新征程
面对成果,荣文钲并未止步。他表示,将持续聚焦深部工程监测技术瓶颈,探索 AI 深度融合、极端环境适配等新方向,让 “地下听诊器” 更智能、更精准。成都理工大学也对其给予高度肯定,期待他以技术突破,为深部工程领域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荣文钲的故事,是成理学子深耕科研、赋能产业的缩影。从校园实验室到地下千米工程现场,他用十三年坚守,诠释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科研担当,也为更多青年学子树立榜样:聚焦国家需求,扎根实践创新,就能在科技报国路上走出精彩。
关于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以 “地质立校、实践育人” 为特色,聚焦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培养人才。学校鼓励师生扎根一线搞科研,荣文钲等学子的实践,正是学校 “产学研融合” 育人模式的生动体现,持续为国家重大工程输送技术与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