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稻轮作促增收 乡村振兴添活力

2025-07-07 13:32:52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安徽池州青阳县杜村乡上峰村的盛夏画卷里,骄阳似火,成片的烟田以盎然的绿意沁人心脾。层层叠叠的烟叶在热浪中舒展,随风摇曳,宛如起伏的碧波。七月盛夏的黎明,上峰村烟农们的身影已隐没于齐腰高的烟株丛中。竹

在安徽池州青阳县杜村乡上峰村的盛夏画卷里,骄阳似火,成片的烟田以盎然的绿意沁人心脾。层层叠叠的烟叶在热浪中舒展,随风摇曳,宛如起伏的碧波。

七月盛夏的黎明,上峰村烟农们的身影已隐没于齐腰高的烟株丛中。竹编背篓在肩,他们灵巧地穿行于绿叶之间,手指翻飞,“簌簌”声中,成熟的叶片被精准采撷。晨露浸润下,烟叶特有的清冽芬芳与泥土气息交织弥漫,唤醒田野的生机。

田埂旁,满载新叶的农用三轮车整装待发,车轮卷起的微尘也裹挟着青叶的香气。不远处的烘烤工坊,则是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搬运、编竿、上架,分工协作,动作娴熟。眨眼间,一竿竿翠叶便在烤架上整齐列队。炉膛内火舌跃动,烘烤的热浪裹挟着醇厚烟香升腾,烟叶的蜕变之旅在此开启。

种植户罗家旺穿梭于烟田与烤房之间,汗珠滚落却难掩笑意。“今年烟叶长势喜人,烤出来的色泽品相肯定上乘。”他边细心调节烤温,边热情分享,“过去凭老经验种烟,走了不少弯路,品质、价格都上不去。多亏市烟草公司的技术专员常驻田间,推广‘烟稻轮作、以烟稳粮’的科学理念,手把手教技术。现在我这50亩烟叶,抗病强、品质优,收入稳稳当当。”

“烟+稻”轮作模式,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上峰村土地可持续利用与效益倍增的大门。“烟叶采收结束,翻耕机立马下地深耕。这时间点卡得准,一点不耽误!”罗家旺掰着手指,兴致勃勃地算着这笔“生态经济账”:“烟叶生长消耗了大量养分,但残留的有机质和钾肥,经过深耕释放,正好成了晚稻的‘营养餐’,土地一点不‘亏空’;反过来,水稻生长季的水淹环境,能有效‘闷死’烟田残留的病菌虫卵,大大减轻了下一季烟叶的病虫害压力。这种水旱交替的‘换茬’效应,过劲得很!”

科学的轮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化肥投入减少了近30%,农药使用量显著下降,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率锐减了40%以上。土壤结构改善了,地力提升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更有保障。“这不仅是省了成本,更是护住了我们的‘饭碗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罗家旺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轮作模式有效解决了烟粮争地的矛盾,保障了粮食安全,让“饭碗”端得更牢。

近年来,杜村乡立足山水禀赋,将“烟+稻”轮作作为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支点。池州市烟草公司全力响应,从育苗移栽到采收烘烤,全程提供“保姆式”技术护航。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技术员的身影,为烟农排忧解难、传经送宝。

眼下,上峰村的烟田采收渐近尾声,播种晚稻的序曲即将奏响。农户们围坐盘算着“生态账”与“经济账”,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条绿色的生产之路,不仅充盈了村民的“钱袋子”,更守护了乡村的绿水青山,为全面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产业根基。满载烟叶的车辙与待耕的沃土深情相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皖南沃野上,共同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壮美田园交响曲。(张海林 梁花  骆如燕)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