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火城:铁观音非遗传承人的“守艺”与“传新”

2025-07-07 10:44:3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晨光微熹,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尖山的薄雾还未散去,国家高级评茶师、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火城已穿行在茶垄间。他轻捻嫩芽道:“这芽头绿中带黄,正是做铁观音的好原料。”三十载春秋,他将

晨光微熹,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尖山的薄雾还未散去,国家高级评茶师、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火城已穿行在茶垄间。他轻捻嫩芽道:“这芽头绿中带黄,正是做铁观音的好原料。”三十载春秋,他将匠心揉进茶山,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竹匾里的“非遗密码”

1996年春天,20岁的刘火城从祖父手中接过竹匾,“工者善其事,匠者运其心”的祖训便烙印于心。如今这方竹匾仍在哈龙峰茶观园使用,匾底深褐色的木纹见证着三代人的匠心传承。

“杀青要掌握火候,揉捻要把握力度,烘焙要控制温度。”制茶车间里,他边示范边向学徒讲解。其独创的“三指采摘法”要求采茶时力度轻柔如抚婴孩;“摇青要像哄孩子,顺茶青‘脾气’”——这些生活智慧,是非遗技艺的传承密码。

图为春茶制作期间,刘火城在华安县仙都镇哈龙峰茶观园演示传统摇青工艺。林鸿武摄

茶园中的“生态誓言”

“茶是山水的精灵,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刘火城望着海拔800多米茶园中1690亩的生态林,这里严格遵循山泉水灌溉、人工除草、羊粪施肥等传统农法,保留纯正“观音韵”。如今茶园不仅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更成为展示铁观音非遗技艺的活态博物馆。

刘火城巧妙利用华安九龙峰山脉与世遗土楼的地理呼应,打造“土楼+茶旅”景观。青瓦土墙与层叠茶垄相映成趣,游客可在生态茶园体验“三指采摘法”,于传统车间观看摇青工艺,在土楼茶席学习功夫茶冲泡,完成从采青到品饮的全流程非遗体验。

图为刘火城于2006年起投建的哈龙峰生态有机茶观园。蒋树华摄

乡村振兴的“传承新路”

“大家富,乡村振兴才能迈大步。”刘火城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十年来举办68期培训班,培育1200余名茶农,带动120户农户共建生态茶园,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

当刘火城的非遗传承初具规模时,始终致力于助农事业的福建省华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动对接,开展“非遗技艺传承+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化营销”的协同链条。采茶季前,客户经理们走村入户调研市场需求,指导零售户将铁观音与土楼文创融合成“茶香礼盒”;制茶期打造“非遗直播间”,刘火城演示摇青工艺,单场直播销量激增3倍。2025年采茶季期间,通过一系列举措创新为仙都镇零售户增收43万元。

暮色中,刘火城用传统“功夫茶”技法为游客冲泡新茶。茶汤金黄透亮,兰花香里蕴含着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守艺不是守旧,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根。”这片浸润着非遗匠心的茶山,既是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地,更成为乡村振兴中“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的生动注脚。(郑威杰)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