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部工程灾害监测领域,震确无误团队不仅以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发展,更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项目推进注入强劲动力,构建起 “产教融合驱动、科教融汇助力” 的创新生态。
产教融合:打通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
依托成都理工大学校企合作资源,团队将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紧密衔接。在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搭建中,携手企业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应用。8 名硕博研究生进驻峨汉高速公路大峡谷隧道工地,开展为期 6 个月的现场实践,把实验室里的技术方案,转化为守护工程安全的 “实战力量” 。这种 “校 - 企 - 场” 协同模式,让科研不再 “纸上谈兵”,加速了深地监测技术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为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了可靠支撑。
科教融汇:激活人才培养 “创新引擎”
团队深耕科教融汇,让实践教育成为技术创新的 “源头活水”。选题源于专业实践教育与科研项目训练,结合研发需求,带动 400 人次本科生参与野外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地质场景中摸爬滚打。从微震监测设备调试,到野外数据采集,学生全程参与,既锤炼了实操能力,也为团队创新注入新鲜血液。硕博核心团队跨学科协作,在科研攻关中培养出一批懂技术、能实践、敢创新的人才,为深地监测领域储备了 “生力军”。
产学研协同:构建创新发展 “生态闭环”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里,团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 3 家合作企业资源。高校实验室为技术研发提供 “试验场”,快速验证场景应用,加速设备迭代;科研院所聚焦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微震监测算法、预警模型等瓶颈;企业则打通市场渠道,推动成果产业化。这种 “产 - 学 - 研” 环环相扣的模式,降低了项目落地成本,让深地监测技术既能 “叫好”(科研突破),更能 “叫座”(市场应用) ,实现了从技术创新到产业价值的高效转化。
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获奖
震确无误团队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路径,一边筑牢深地监测技术根基,一边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科研团队不止要 “低头搞创新”,更要 “抬头建生态”,